青墩相送芙蓉好。搴愁木末芙蓉老。箫鼓夕阳天。
沙鸥相对眠。中流收急桨。咫尺秋潮涨。
越女浣纱归。凉风吹满衣。
青墩相送芙蓉好。搴愁木末芙蓉老。箫鼓夕阳天。
沙鸥相对眠。中流收急桨。咫尺秋潮涨。
越女浣纱归。凉风吹满衣。
这首《菩萨蛮·荷荡晚泛》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泛舟于荷花荡中的宁静画面。
“青墩相送芙蓉好”,开篇以“青墩”点明地点,暗示着一片幽静的环境,而“芙蓉好”则直接描绘了荷花之美,为整首词营造了赏心悦目的氛围。
“搴愁木末芙蓉老”,“搴”字生动地描绘了采摘的动作,而“愁木末”则赋予了荷花一种哀愁的意境,与“老”字相呼应,暗示荷花虽美却也面临着岁月的流逝。
“箫鼓夕阳天”,随着“箫鼓”的响起,夕阳西下,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和谐与美的境界。
“沙鸥相对眠”,沙洲上的鸥鸟相互依偎着入眠,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又给人以宁静平和之感。
“中流收急桨”,泛舟之人适时地放慢了船桨的速度,让船在水面缓缓前行,与周围的宁静氛围相协调。
“咫尺秋潮涨”,虽然距离并不远,但秋潮即将上涨,预示着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一丝期待与想象的空间。
“越女浣纱归”,远处传来越女洗衣归来的声音,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还让人感受到了劳动的美丽与生活的温馨。
“凉风吹满衣”,最后以“凉风”结束,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以及对这一刻宁静时光的珍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回味。
吾老是乡矣!又何须、求仙辟谷,从赤松子。
服食多为药所误,争此饮醇能醉。
论达者、彭殇同致。
暂解缠头偎舞袖,尽吹箫击筑吴东市。
得且住,为佳耳。苏台漫说风流地。
看如今、荒烟蔓草,苔封尘翳。
不见馆娃人似玉,肠断零珠冷翠。
空极目、残山剩水。
一片枫林红露洒,似榴裙、血染青山泪。
欢未竟,愁乃继。
衣白山人也。看飞腾、年过四十,岂徒然者。
富贵神仙皆有分,共道天公真哑。
权啸咏、东篱花下。
五色鸾笺新织锦,尽挥毫、泼墨淋漓洒。
感不绝,临风写。英人铩羽栖山野。
似当时、侪云朋月,征西司马。
浩叹田鼢满目是,使得将军痛骂。
任睥睨、青樽白社。
看取渔竿收拾起,把芙蓉、宝锷从今打。
心正壮,手方假。
白华秀岩谷,孝子心苦悲。
幸逮百年养,食贫常阻饥。
浃辰被淋雨,道路人迹稀。
子无一金产,何以自支持。
立身苟不愧,贵贱同所归。
有才不用世,天意安可知。
吾生方多忧,相见未有期。
爱子千金躯,令名无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