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正花时,交亲触雨辞。
一官之任远,尽室出城迟。
乳滴茅君洞,鸦鸣季子祠。
想知佐理暇,日有咏怀诗。
草木正花时,交亲触雨辞。
一官之任远,尽室出城迟。
乳滴茅君洞,鸦鸣季子祠。
想知佐理暇,日有咏怀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喻凫的《送卫尉之延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去友人的思念和不舍。
“草木正花时,交亲触雨辞。” 这两句设置了一个生动的送别场景,春天万物复苏之际,朋友之间的情谊在细雨中更加深厚,但又不得不道了别。
“一官之任远,尽室出城迟。” 这里写出了卫尉离去的原因是因为公务,而“尽室”意味着全家都来送行,这种场面展示了人们对卫尉的尊重与依恋,以及对其远去的不舍。
“乳滴茅君洞,鸦鸣季子祠。”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一种凄清、寂寞之感。乳滴可能是指水流的细微声音,茅君洞则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鸦鸣”则增添了一种秋末或春初的萧瑟气氛,季子祠则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庙宇,这里提及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对智慧与德行的追崇。
“想知佐理暇,日有咏怀诗。” 这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活动,他在空闲时常常思念远方的朋友,并通过吟诵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怀念之情。这里的“佐理”指的是辅助管理国家大事的官员,即卫尉。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情感真挚,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