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之皓兮,卒以黝兮。
惟子之敖兮,使我不终好兮。
泽兰之芬兮,卒以荤兮。
惟子之惛兮,使我愧弟昆兮。
子在?兮,痗若积兮,饘予之食兮。
予颠踬兮,子泄泄兮,代越视兮。
予之友也,予之谬也。人之多言,不足道也。
子之友也,予之疚也。人之多言,亦可丑也。
泽兰之皓兮,卒以黝兮。
惟子之敖兮,使我不终好兮。
泽兰之芬兮,卒以荤兮。
惟子之惛兮,使我愧弟昆兮。
子在?兮,痗若积兮,饘予之食兮。
予颠踬兮,子泄泄兮,代越视兮。
予之友也,予之谬也。人之多言,不足道也。
子之友也,予之疚也。人之多言,亦可丑也。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泽兰之什六章》中的第六章,以泽兰的生长变化为喻,表达了一种情感的转折和失落。诗中,诗人将泽兰由洁白芬芳("泽兰之皓兮,泽兰之芬兮")比作初时的美好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泽兰变得黝黑且有异味("卒以黝兮,卒以荤兮"),象征着对方的变化让诗人感到失望和困扰。
诗人指责对方傲慢("惟子之敖兮")和昏庸("惟子之惛兮"),导致自己对友情的忠诚受到质疑,甚至感到羞愧于自己的兄弟。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孤独("予在?兮,痗若积兮"),而对方却冷漠无情("予颠踬兮,子泄泄兮"),似乎在旁观。诗人自责交友不慎("予之谬也"),并认为别人的闲言碎语("人之多言")加剧了他的痛苦,同时也批评对方的冷漠无情("子之疚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变故和反思,以及个人在面对感情挫折时的复杂心境。
近别三日尚思家,久别万里令人嗟。
他乡春色岂不好,那如故园桃杏花。
故园桃杏去时种,花落花开谁与共。
桃杏今年已过墙,良人何事不思乡。
久别离,愁断肠。
妾在河东郎在西,妾秉机杼郎扶犁。
夫田秋来不收谷,妾织锦云空满轴。
一年一度寄郎衣,妾抱苦辛郎不知。
今宵河畔一相见,风露无声乌鹊飞。
乌鹊飞来莫飞去,借尔河东白榆树。
树头结巢生子孙,不愁填河河水浑。
百年三万六千日,今日谁云逢七七。
人言织女嫁牵牛,灵鹊作桥天上头。
妾是河东天帝女,郎司天田妾机杼。
年年不敢误秋期,愿田有黍机有丝。
丝能煖人黍能饱,妾亦何心频赐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