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院炎蒸苦莫何,西风忽向竹间过。
梧桐新月难成寐,杨柳残烟好放歌。
足疾偏怜凭药力,心閒每恐入诗魔。
寒蝉远树声逾切,始信深怀冷处多。
山院炎蒸苦莫何,西风忽向竹间过。
梧桐新月难成寐,杨柳残烟好放歌。
足疾偏怜凭药力,心閒每恐入诗魔。
寒蝉远树声逾切,始信深怀冷处多。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山院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山院炎蒸苦莫何,西风忽向竹间过”以对比手法开篇,将夏日的酷热与秋风的清爽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季节转换的微妙变化。颔联“梧桐新月难成寐,杨柳残烟好放歌”则通过梧桐与新月的静谧与杨柳与残烟的悠扬,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足疾偏怜凭药力,心閒每恐入诗魔”表达了诗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状态。一方面,身体的不适需要药物来缓解,另一方面,内心对诗歌创作的痴迷可能带来困扰,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深刻反思。尾联“寒蝉远树声逾切,始信深怀冷处多”以寒蝉的哀鸣和远处树木的声音作为收束,不仅渲染了秋日的凄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孤独与寒冷的深切体会,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认同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自我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与痛苦的深刻体悟。
病躯倦甚不举酒,便腹枵然尤爱茶。
淮乡久住已成俗,客至亦复研芝麻。
称重缃奁还入手,知公与我诗情厚。
静无俗驾叩柴关,急遣僧房借茶臼。
易足堂中昼倍长,一杯凉饼补饥肠。
世间万事不挂口,齿颊尽日留甘香。
青奴可怜姑少却,睡魔退舍诗魔作。
诗成吟罢来清风,秋意拂拂生梧桐。
西湖景物天与奇,岁晚春风常探支。
水边竹外更幽绝,一夜花开南北枝。
何处飞来两鸂鶒,影碎晴波荡春碧。
荷盖凋零荇带寒,徘徊如与花相识。
短屏画手岂无心,待公归赴西湖春。
年年春色花照席,应念挥毫老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