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背无馀地,冬晴直万金。
是谁催短景,政尔碍山深。
鸟道空中小,猿啼底处寻。
清霜经晓湿,红日半天沈。
隐士三竿梦,宫人一线心。
百年浑似此,何处惜光阴。
曝背无馀地,冬晴直万金。
是谁催短景,政尔碍山深。
鸟道空中小,猿啼底处寻。
清霜经晓湿,红日半天沈。
隐士三竿梦,宫人一线心。
百年浑似此,何处惜光阴。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深山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人以“曝背无馀地,冬晴直万金”开篇,将阳光的宝贵与冬日的晴朗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是谁催短景,政尔碍山深”两句,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山的深远联系起来,暗示着时光的匆匆与自然界的辽阔。
“鸟道空中小,猿啼底处寻”描绘了一幅空灵的画面,鸟儿在空中飞翔,猿猴的啼声在远处回荡,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空间感。而“清霜经晓湿,红日半天沈”则通过霜和日的对比,展现了清晨与黄昏的不同景象,霜的寒冷与日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赋予画面以层次感。
“隐士三竿梦,宫人一线心”则将视角转向人物,隐士在晨光中沉睡,宫人或许在思念远方,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百年浑似此,何处惜光阴”总结全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下时光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的融合,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宋末元初时期文人情怀的体现。
纷纷忽降当元曾,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
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
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
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
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