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碧玉两三枝,爱护先教槿作篱。
我欲醉移须有日,客从径造却无时。
未分嶰谷阴阳管,先和淇园瑟僩诗。
多少世间凡草木,岁寒时节始应知。
谁分碧玉两三枝,爱护先教槿作篱。
我欲醉移须有日,客从径造却无时。
未分嶰谷阴阳管,先和淇园瑟僩诗。
多少世间凡草木,岁寒时节始应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半舫斋中种植竹子的情景,充满了对竹子独特情感与哲思的表达。
首先,“谁分碧玉两三枝”,诗人以“碧玉”比喻竹子,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翠绿与珍贵,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碧玉。接着,“爱护先教槿作篱”,说明竹子被细心呵护,周围以槿花为篱笆,既保护了竹子,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环境氛围。
“我欲醉移须有日,客从径造却无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他渴望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将竹子移入室内,享受其带来的宁静与清幽;而客人来访时,却无法预知时间,体现了竹子自然生长的不可控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未分嶰谷阴阳管,先和淇园瑟僩诗”,这里运用了典故,通过“嶰谷”和“淇园”的对比,强调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独特之美。同时,通过引用“瑟僩诗”,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格,如同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君子之风。
最后,“多少世间凡草木,岁寒时节始应知”,诗人以竹子为媒介,反思世间万物,只有在严冬时节,才能真正显现其坚韧不拔的本色。这不仅是对竹子品质的颂扬,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在逆境中坚守自我,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侨籍依三辅,愁颠遍二毛。
星灰对遒尽,泪卷掩劬劳。
并叹丝兼路,都捐笔与刀。
思旌初不定,离绪仅堪缲。
丑是流离子,材真朴遬曹。
未成虞弁进,旋似郭竽逃。
邑聚巑岏合,都城郁律高。
惟馀故人意,恋恋剧绨袍。
本自草茆贱,非贪箕斗名。
客心摧似橹,官谤沸如羹。
昼役回肠数,秋扶病体轻。
长年书转忘,多露涕先横。
已分嘲扬吃,频遭詈楚伧。
矜毗两蜗角,荣辱一棋枰。
越蟹丹螯美,吴莼紫线萦。
他年五斗米,犹足代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