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几家山下住,长桥遥接山前路。
湖天雨过晓色开,满市晴岚带烟树。
远山近山杳霭间,前村后村相弥漫。
浮蓝积翠久不散,悬崖滴露松稍寒。
湘市老人头半白,琴仆从容随杖舄。
林外青帘卖酒家,山殽野蔌渔樵客。
洞庭春来湖水生,君山到处花冥冥。
波光澄涵横素练,树色掩映开银屏。
抚景徘徊看未足,飒飒天风满林麓。
何人独倚岳阳楼,长笛数声山水绿。
茅屋几家山下住,长桥遥接山前路。
湖天雨过晓色开,满市晴岚带烟树。
远山近山杳霭间,前村后村相弥漫。
浮蓝积翠久不散,悬崖滴露松稍寒。
湘市老人头半白,琴仆从容随杖舄。
林外青帘卖酒家,山殽野蔌渔樵客。
洞庭春来湖水生,君山到处花冥冥。
波光澄涵横素练,树色掩映开银屏。
抚景徘徊看未足,飒飒天风满林麓。
何人独倚岳阳楼,长笛数声山水绿。
这首明代朱瞻基的《潇湘八景画·山市晴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间市集图景。首句“茅屋几家山下住”,展现了山脚下的乡村风貌,简朴而温馨。接着,“长桥遥接山前路”描绘了桥梁与山路的连接,展现出交通的便利和景色的延伸。
“湖天雨过晓色开,满市晴岚带烟树”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湖面上的雾气与山间的岚烟交织,给市集增添了迷蒙的诗意。远处近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村庄相连,形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浮蓝积翠久不散,悬崖滴露松稍寒”进一步刻画了山间的清幽,翠绿的山色与蓝天相映,滴露的松树更显冷寂。画面中的老人悠然自得,琴仆相伴,卖酒的青帘小店和渔樵客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人间烟火气。
“洞庭春来湖水生,君山到处花冥冥”转而描绘洞庭湖畔的春意盎然,花开满山,湖水波动如练,树木倒映如银屏,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抚景徘徊看未足,飒飒天风满林麓”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连忘返,而“何人独倚岳阳楼,长笛数声山水绿”则以孤独的笛声收尾,增添了画面的寂寥与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潇湘山水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