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一见一悲歌,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宝刀无杀气,太平功业在山河。
怜君一见一悲歌,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宝刀无杀气,太平功业在山河。
这首诗《集古(其二)老将》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一位老将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怜君一见一悲歌”,开篇即以“怜”字表达了对老将的深切同情与敬意,通过“一见一悲歌”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氛围。老将在见到某种情景时,不禁悲从中来,唱出激昂的歌声,这歌声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次句“破虏曾轻马伏波”,进一步揭示了老将的英勇事迹。马伏波是汉代著名的将领,以平定南越而闻名。老将曾经如同马伏波一般,勇猛无畏,轻松地击败敌人,显示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气。
后两句“今日宝刀无杀气,太平功业在山河”,则从两个不同角度展现了老将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展望。一方面,“今日宝刀无杀气”暗示着老将虽然身怀绝技,但已不再渴望或需要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另一方面,“太平功业在山河”则表达了老将对于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期待与贡献,他的功绩虽不在战场,却体现在维护和平与稳定上,如同山河一样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将形象的刻画,不仅赞美了其英勇的过去,更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历史英雄精神的传承。李俊民通过这首诗,既展现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寄托了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愿景。
我欲借君香雪之素壁,障予山中玉雪之空亭。
亭空壁素了无物,惟见虚白一色洞杳冥。
宴坐契元始,忘世兼忘形。
嗤彼尘俗人,两眼那能清。
蓬莱之山仙子窟,玉作楼台银作阙。
岂无瑶草弄朝烟,亦有琼花迷夜月。
羽衣道士乘素鸾,引手招我青云端。
翩然高举游八极,下视五岳烟雾何漫漫。
忆昔待月钱唐秋,眼寒桂树枝相樛。
桂枝半蠹花不实,折之不得令人愁。
帝乡幽燕邈吴越,还向山中弄明月。
闻道君家待月坛,坛空风露何漫漫。
便欲因之溯寥廓,倒骑玉蟾飞广寒。
广寒宫殿殊清绝,素娥婵娟皎如雪。
笑指桂树对我言,留取高枝待君折。
待君折,须几时。
明年八月会相见,付与天香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