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付阿山诵》
《付阿山诵》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亩荒田不自耕,半空楼观几时成?

人因遇困方言命,我为求奇反丧名。

此去要知灯是火,向来空指雁为羹。

新诗铭在山童口,百过高歌告乃兄。

(0)
鉴赏

这首诗《付阿山诵》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首联“十亩荒田不自耕,半空楼观几时成?”以荒田与空中楼阁的对比,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追求与放弃的两难选择。诗人似乎在感叹,即使拥有广阔的土地却不亲自耕耘,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荒废;而那些看似高耸入云的楼阁,何时才能真正建成,又是否值得追求?

颔联“人因遇困方言命,我为求奇反丧名。”揭示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为了追求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可能付出的代价。这里“丧名”不仅指名声受损,更深层地表达了对自我价值与道德底线的质疑。

颈联“此去要知灯是火,向来空指雁为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认知与现实的错位。诗人提醒自己,离开舒适区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灯是火),避免过去空想(指雁为羹)的错误。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尾联“新诗铭在山童口,百过高歌告乃兄。”以新诗的形式,将上述思考铭刻在山童的记忆中,通过他们的歌声传递给兄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家族传统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通过寓言式的叙述,诗人传达了对个人成长、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见解。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将至端峡夏潦阻舟走诗袁滨涯咨进止

亟来参幕府,遥望隔端城。

杖钺阻川涨,停舟待水平。

岛夷宁孔棘,嶂雨聿孤征。

仃仅昩时事,君当不吝情。

(0)

喜迁莺.驾明府谢君荣膺旌奖.并引

瘴雨蛮烟。伫西风□尽,月满前川。

水色柔蓝,山光列画,断崖芳树连天。

试问带牛佩犊,何如凿井耕田。

争柰得,老布道东西,征讨频年。堪怜。

赖得琴堂分黑白,馀喘并周全。

犬卧桑阴,雉驯麦垄,古来胜事空传。

且喜鸮书高荐,行看骥足骧腾。

从今去,但仙凫迹远,魏阙心悬。

(0)

追挽谢都转令岳石厓秀才·其一

乐公还自好,何预卫郎贤。

隔世看□玉,还应相照鲜。

(0)

感雨漫兴答李慱厅二首·其一

春郊向不雨,夏夜苦无休。

云带嵩□瞑,衢通汴泗流。

衡门人迹少,禁苑暮烟浮。

宴息㭺齐阁,鸣鸠厌底求。

(0)

寿谢进士乃翁

南州多隐士,六十又生辰。

白屋图书古,青山杖屦新。

五云高世泽,一盏渺江春。

剩想称觞处,梅花解劝人。

(0)

赠张大尹彦博

望别巢溪未百年,名家风物故依然。

楚乡兰芷生春色,仰阜松筠薄暮烟。

远道亲交劳问讯,隔山邻舍岂论钱。

知君豪兴耽诗在,且为疲民一解弦。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