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吹我上南楼,为报嫦娥得旧游。
宝镜莹光开玉匣,桂花沉影入金瓯。
清涵宇宙三千界,冷浸山河百二州。
醉倚画楼吹铁笛,一声惊破九天秋。
天风吹我上南楼,为报嫦娥得旧游。
宝镜莹光开玉匣,桂花沉影入金瓯。
清涵宇宙三千界,冷浸山河百二州。
醉倚画楼吹铁笛,一声惊破九天秋。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乘着天风登临南楼,与月宫中的嫦娥重逢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夜的壮丽景象。
首句“天风吹我上南楼”,以“天风”起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凌空而上的动态感,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为报嫦娥得旧游”,表达了诗人与月宫仙女重逢的喜悦之情,增添了浪漫色彩。
“宝镜莹光开玉匣,桂花沉影入金瓯。”这两句通过“宝镜”、“玉匣”、“桂花”、“金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月光下的静谧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雅。宝镜的莹光与桂花的沉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清涵宇宙三千界,冷浸山河百二州。”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宇宙与山河纳入诗人的观察范围,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清冷的月光仿佛能包容万物,浸润大地,赋予了宇宙与山河以生命。
最后,“醉倚画楼吹铁笛,一声惊破九天秋。”诗人以“醉倚画楼”描绘出一种陶醉于美景之中的状态,而“吹铁笛”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在月夜下吹响的笛声穿越云霄,打破了宁静的秋夜,给人以震撼之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既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又蕴含着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西湖一曲百泉通,漠漠青山绕梵宫。
故国园林秋色净,明朝风雨桂花空。
银笙玉笛清歌外,画舫珠帘落照中。
人物风光两相称,儿童遮莫笑山翁。
岁芳兮婉冉悲,江空兮兰枻归。
人婵媛兮何来迟,憺风魂兮佩谁思。
素衣兮俨黄里,玉襦兮明翠被。
明波渟渟兮渺愁予,含香怀春兮中心苦。
昔遗褋兮今契阔,伫佳期兮窅修绝。
幻尘缘兮蹇中忧,时既晏兮不可留。
汎云軿兮水裔,糺余瑟兮难理。
人奚归兮路苍茫,湘有皋兮春绿起。
液池擎艳,渌沼含馨,湿云飞满凉翠。
千叶香心,荡三十六湾秋意。
倚盖天长,浣衣人杳,卷波无际。
认珠盘冷浸,一抹横塘,重重碧、重重水。
嫣红半落谁怜,但参差远影,还蘸吟袂。
鹭送鸥迎,料未许、夕阴吹碎。
唤小艇、青奁摇梦,待觅风痕过烟尾。
甚日开门,藕花多处,约词仙同醉。
琐窗闲絮钗虫语,盈盈倩魂无定。
盏侧星孤,盘攲豆小,争忍挑来还晕。瑶街漏紧。
待添了铜荷,玉膏犹凝。
夜饮谁家,九莲花底唤春醒。兰房幽意自省。
背人茸帐倚,金鸭都烬。
半剪难胜,双心暗怯,长盼天涯芳信。欢期未准。
任碧悴红迷,怨蛾相映。绣被霜浓,一枝空照影。
欢笑真无几。才听得、流莺声老,故人行矣。
一幅缃枝和泪写,多少酒边深意。
也不分、空山抛弃,独立自矜颜色好,怎春风、输与闲桃李。
襟上泪、甚时洗。人生荣落何须计。
君看我、鲇鱼上竹,冷官滋味。
药省兰台吾不愿,薄宦廿年而已。
但及早、买田乡里。
他日白头湖上路,好同来、结屋梅花底。
鸥鹭约、倩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