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俗依空事梵王,韶颜寂寂度年芳。
门前草色迷行径,院里花阴接步廊。
弓样展来靴尚窄,黛痕剃出顶应凉。
当时若使窥鸾镜,一步何因出洞房。
舍俗依空事梵王,韶颜寂寂度年芳。
门前草色迷行径,院里花阴接步廊。
弓样展来靴尚窄,黛痕剃出顶应凉。
当时若使窥鸾镜,一步何因出洞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境。
"舍俗依空事梵王,韶颜寂寂度年芳" 表示诗人放弃尘世的纷争,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状态。"梵王"可能是对佛教修行者的一种尊称,这里象征着超脱红尘的理想境界。
"门前草色迷行径,院里花阴接步廊" 描述了一种幽静的居所,周围被自然景物所包围。"迷行径"和"接步廊"都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与融入。
"弓样展来靴尚窄,黛痕剃出顶应凉" 中的"弓样展来靴尚窄"可能是形容某种物品或景象,而"黛痕剃出顶应凉"则像是对某种修行或者生活状态的描绘,表现了一种清凉自在。
"当时若使窥鸾镜,一步何因出洞房" 这两句似是在表达一种突然间的醒悟或决心,"窥鸾镜"可能象征着某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一步何因出洞房"则是对这种境界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关东我朝兴王地,此中自多非凡人。
今读理斋爱吟草,风雅忠义两彬彬。
忆我昔充西川使,将军将兵正如云。
理斋随营司粮饷,敛放无差职克勤。
维时官是西充令,保迁崇庆牧州民。
任事勇往不辞劳,正是当日疏中言。
岁月忽忽己逝矣,兹复见之于简端。
理斋死时子尚少,事文那得至今传。
昔藉同年为作状,今有同乡为布宣。
爱吟草与殉节录,刊刻分送数万千。
同乡门第更高峻,佐理京兆斯文官。
督学后进日蒸蒸,尤眷旧好不忍湮。
洵哉关东非凡地,即此可知人多贤。
烟村铁石姿,第一开元吹。
独孤技更神,李谟失掉臂。
空令老龙惊,讵识龟兹意。
想当入破时,如痴还如醉。
竹外新荷静,絺衣据小床。
披襟迎晚吹,生袂怯朝霜。
酷吏谁能去,故人此足当。
诗脾爽已彻,得句尚投囊。
幽入白云乡,曲通高士屩。
门外蒋生开,山中翁子托。
扫迎佳客来,塞斸荒茅错。
何云行不由,穿林听野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