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踏月过章邱,树影吹凉满地流。
不觉身从城市到,以为人共广寒游。
数家小屋全然静,一点浮云也自收。
天下中秋谁有比,归来清梦尚悠悠。
夜深踏月过章邱,树影吹凉满地流。
不觉身从城市到,以为人共广寒游。
数家小屋全然静,一点浮云也自收。
天下中秋谁有比,归来清梦尚悠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漫步于章丘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树影、清凉与宁静的自然之美。首句“夜深踏月过章邱”,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月光如水,诗人独自行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树影吹凉满地流”一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将树影随风摇曳、带来凉意的景象生动呈现,仿佛整个地面都流淌着清凉之感。
“不觉身从城市到,以为人共广寒游。”这两句诗运用了巧妙的转折和想象,诗人仿佛从喧嚣的城市瞬间穿越至仙境般的广寒宫,表达了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接下来,“数家小屋全然静,一点浮云也自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和谐,即便是远处的浮云也似乎被这宁静所感染,静静地收束。
最后,“天下中秋谁有比,归来清梦尚悠悠。”诗人感慨,这样的中秋之夜,或许只有此刻的体验最为独特与珍贵。即使回到现实,那份清雅与宁静仍萦绕心头,难以忘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
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
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肠断。
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
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
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
晓窗明,庭外寒梅向残月。
吴溪庾岭,一枝偷把阳和泄。
冰姿素艳,自然天赋,品格真香殊常别。
奈北人、不识南枝,唤作腊前杏先发。奇绝。
照溪临水,素禽飞下,玉羽琼芳斗清洁。
懊恨春来何晚,伤心邻妇争先折。
多情立马,待得黄昏,疏影斜斜微酸结。
恨马融、一声羌笛起处,纷纷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