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徐提点被召赴北京》
《送徐提点被召赴北京》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圣人嗣天位,郊庙亲玉鬯。

明堂一弘新,禋祀徵助相。

之子奉纶音,诘朝戒征两。

岧峣万岁山,双阙五云上。

鹓行余将簉,鹤驭子先倡。

纷若明汉星,皆维北辰向。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送徐提点被召赴北京》。诗中描绘了圣人继承天位后,在郊庙亲自祭祀,以及在明堂举行盛大仪式的情景。诗人以“之子”指代被召赴北京的徐提点,表达了对其即将前往京城的敬意与祝愿。

首句“圣人嗣天位,郊庙亲玉鬯”,开篇即点明圣人继位后,亲自在郊庙进行祭祀,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的虔诚。接着,“明堂一弘新,禋祀徵助相”两句,描述了在明堂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以及参与祭祀的助祭人员。

“之子奉纶音,诘朝戒征两”表明徐提点接到圣旨,准备启程前往京城。“岧峣万岁山,双阙五云上”描绘了徐提点出发时,万岁山巍峨壮观,双阙之上飘扬着五彩祥云的景象,充满了庄重与神圣的气息。

“鹓行余将簉,鹤驭子先倡”中,“鹓行”比喻官员行列,“鹤驭”则象征徐提点的尊贵地位。这两句描绘了徐提点作为先驱,引领着其他官员一同前往京城的画面。

“纷若明汉星,皆维北辰向”以繁星比喻众多官员,强调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围绕着徐提点,共同朝着京城的方向前进,展现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赞美了徐提点的尊贵身份和即将前往京城的重要使命,也表达了对圣人治国理政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国家统一和秩序的深切期盼。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逍遥咏·其十八

世界无穷尽,论之远更深。

阴阳分皂白,瓦砾变黄金。

报应终还有,邪求不易寻。

匆忙谁正定,须是合天心。

(0)

逍遥咏·其二

鹤骨岩岩混世间,不侵寒暑似童颜。

精神爽丽方干典,举步如飞思虑闲。

起坐问他修鍊法,乱将词理勿交关。

生来静却凡愚见,又说三仙有大还。

(0)

咏蛤蜊

君起西南思,为予叠前篇。

我兴乐东南,珍烹口同然。

佳哉有蛤氏,商略依舜泉。

马刀形则古,瓦屋虫能天。

入手意便韵,况余谢荤膻。

何必逢曲车,为君口流涎。

(0)

虞美人

美人一舸横秋水。冉冉烟波里。绿杨也解织离愁。

故向东风摇曳、不能休。是非得失都休计。

只有抽身是。橙黄蟹熟正当时。

想见双溪风月、待人归。

(0)

和虞沧江见寄宴坐闻秋香

春芳如丽人,骄色不肯除。

秋芳如高士,一味甘恬虚。

我闼本洞然,香风来虚徐。

滋兰露承掌,延桂月满裾。

门巷柳濯濯,林塘竹疏疏。

真意俨分列,远心更庄舒。

庭前两好鹤,知几年岁馀。

或睨立倚窗,或饮于清渠。

常恐缁尘染,回视根性初。

蹇余沧江人,人岂不鹤如。

起寻月中句,遥睇花外车。

八表方云昏,尚无返庄庐。

(0)

寄题杨宰清畏轩

古人贵慎独,举世知者希。

末俗事誇耀,常患不我知。

杨子有雅尚,传家守清规。

折腰三十载,不辞州县卑。

犹虑与众异,忧谗还畏讥。

开轩揭华榜,却恐非其宜。

要当且用晦,处静藏天机。

昔贤忌独清,此语非吾欺。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