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轩时散帙,苔涧亦垂纶。
翠竹供诗遍,苍林佐酒频。
岫重迟见旭,源曲易迷津。
早契沈冥理,难为俗子陈。
萝轩时散帙,苔涧亦垂纶。
翠竹供诗遍,苍林佐酒频。
岫重迟见旭,源曲易迷津。
早契沈冥理,难为俗子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庄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萝轩时散帙,苔涧亦垂纶。”这两句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日常场景。萝轩下,他不时地翻阅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长满青苔的山涧边,他垂钓于溪流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不仅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翠竹供诗遍,苍林佐酒频。”翠绿的竹林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而苍郁的树林则成为了他饮酒时的伴奏。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与隐士活动的结合,进一步凸显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心灵的自由。
“岫重迟见旭,源曲易迷津。”山峦重重,晨光初现之时显得格外缓慢,而曲折的源头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隐士内心世界的隐喻,暗示了他在追求精神自由与真理过程中的孤独与探索。
“早契沈冥理,难为俗子陈。”早在内心深处就已领悟到深邃的道理,却难以向世俗之人解释清楚。这表达了隐士对于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坚守,以及与外界难以沟通的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姑孰多紫虾,独有湖阳优。
出产在四时,极美宜于秋。
双钳鼓繁须,当顶抽长矛。
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所以供盘餐,罗列同珍羞。
蒜友日相亲,瓜朋时与俦。
既名钓诗钓,又作钩诗钩。
于时同相访,数日承款留。
厌饮多美味,独此心相投。
别来岁云久,驰想空悠悠。衔杯动遐思,■口涎空流。
封缄托双鲤,于焉来远求。
慷慨胡隐君,果肯分惠否。
维舟镜面中,回对白盐峰。
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
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
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
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日沈诸山昏,寂历群动宿。
孤舟独不系,风水夜相逐。
云归恒星白,霜下天地肃。
月轮大如盘,金波入空谷。
魏阙万里道,羁念千虑束。
倦飞思故巢,敢望桐与竹。
沈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忧来无良方,归候春酒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