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见欢·其三》
《相见欢·其三》全文
宋 / 朱敦儒   形式: 词  词牌: 相见欢   押[尤]韵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0)
注释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翻译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未知的忧虑。"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场景,诗人站在金陵城上的西楼之中,倚靠着清澈的秋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则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夕阳如血,金辉灿烂,照耀着大江,水波荡漾,这景象不仅美丽,而且也带有一种悲凉之感。

然而,诗人心中的忧虑并未因为这份美景而消散。"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中原"指的是中国的心脏地带,即黄河流域一带,"簪缨散"则形容战乱之后社会秩序的崩溃。诗人在问,当这片乱世何时才能恢复安宁?

最后两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诗人似乎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尝试着去感受那份悲凉之情,让心中的悲哀随风飘散。"过扬州"则是说诗人将继续他的旅程,走过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名城——扬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国家未来不安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作者介绍
朱敦儒

朱敦儒
朝代:宋   字:希真   籍贯:洛阳   生辰:1081-1159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猜你喜欢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其十五寒湫

澄然蓄清浏,百尺往往深。

不放寒沤发,可以观我心。

(0)

题四画·其二

多情宛颈两鸳鸯,贪趁湖心错裹香。

散发幽人休荡桨,夜深花露湿衣裳。

(0)

题择庵云山图

老圆画里也藏机,云抹前山冻不飞。

寸许塔尖何处市,扁舟腊日访僧归。

(0)

方竹杖

此君久不见,岁晚伴华颠。

直节要到底,勿论方与圆。

(0)

柏生两石间千岁终不大韩子则欲移之平地以遂其生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苏子则欲安之石间以全其生二说若异然韩子爱惜人物以有用者也故又曰伤根柏不死千丈不难至苏子爱惜名节以自保者也故曰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始爱柏一也虽然处险难而出险尤难金华倪君老儒也以柏山自号因取二公意赋诗寄之

柏生两石间,平地盍移置。

平地岂不好,又恐伤生意。

两翁为柏谋,其虑各已至。

受命独也正,固与凡木异。

夷险犹尔殊,而我本一致。

但能全其天,所择不在地。

我闻柏山名,抱艺久不试。

自种秋柏实,离离满山翠。

石碍曾不伤,地平亦不肆。

岁月渐婉娩,冰雪几凌厉。

此柏初不知,老大见根柢。

一笑谢两翁,何省为荣悴。

(0)

挽谢叠山·其二

芒鞋初就道,慷慨不辞难。

滚滚长江尽,萧萧易水寒。

风霜欺汉节,尘土上南冠。

无复加餐饭,旁人掬泪看。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