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
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
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
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
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
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的《岘山》,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大名终不灭”赞扬了某位历史人物的名声永垂不朽,接下来的“堕泪此山碑”则暗示了人们对这位人物的哀思和敬意,可能是指碑文上的泪水痕迹。诗人接着指出后世人才辈出,“后进才非乏”,而这位先贤的风范足以作为后人的楷模。
“古堂阴汉水”描绘了古迹所在之地,汉水悠悠,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新路改城池”则暗示着时代的变迁,旧的道路或许已被新的城市格局取代。最后一句“回首隆中接,秋云两处垂”以景结情,通过想象在隆中山中回望,秋云笼罩,仿佛连接着逝去的历史与眼前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岘山为背景,借历史遗迹抒发对先贤的缅怀,同时也寓含了对后世的期许,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
酒阵诗坛,征兵命将,得无倾动华筵。
拟勤春事,还自要相先。
天地元如逆旅,应自愧、不驻流年。
凭谁问,?
娥心事,何惜月长圆。
西园张乐地,献歌呈舞,燕扰莺喧。
尽未妨颓玉,锦瑟旁边。
脱落尘凡健笔,终不负、兴染芳烟。
欢缘在,判家视草,仍是玉堂仙。
曰,不若道宜笑宜狂宜醉。
请足成之皇都门外,玄都观里。
露井树旁歌意。
先生凭恁作生涯,只嘲柳嘲桃嘲李。
酒龙歌凤,莫相回避。
就取逢场□戏。
且听人劝要推移,更宜笑宜,李树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