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军队队迹重寻,卅八年中忆转深。
曾傍藻芹怀旧种,自栽桃李问新阴。
贻谋敢谓凭躬率,绳武才闻有足音。
勉绍箕裘成世业,传经幸不负初心。
童军队队迹重寻,卅八年中忆转深。
曾傍藻芹怀旧种,自栽桃李问新阴。
贻谋敢谓凭躬率,绳武才闻有足音。
勉绍箕裘成世业,传经幸不负初心。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岱孙入泮二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岱孙入泮”这一主题,表达了对教育传承与家庭传统的深刻思考。
首联“童军队队迹重寻,卅八年中忆转深”,描绘了回忆童年时光的情景,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这种回忆愈发深刻,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颔联“曾傍藻芹怀旧种,自栽桃李问新阴”,运用了“藻芹”和“桃李”这两个意象,前者象征着过去的学习环境或知识的积累,后者则比喻自己亲手培育的新一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学习经历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在教育事业上所付出努力的肯定。
颈联“贻谋敢谓凭躬率,绳武才闻有足音”,“贻谋”指留下教诲,“躬率”则是身体力行,强调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绳武”意为继承先辈的足迹,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听到足音即是指得到后人的响应和认同。
尾联“勉绍箕裘成世业,传经幸不负初心”,“箕裘”原指祖先留下的事业,这里泛指家族传统或事业,诗人鼓励后代要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庆幸自己没有辜负最初的理想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深情投入,也蕴含了对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未来一代寄予的厚望。
历历疏榆转汉津,泠泠风露湿衣巾。
壶觞岂解延嘉客,泉石偏能留去人。
楼鼓声中频问夜,珠玑唾处尽成春。
请看走马长安道,何处风吹不是尘。
平生无计医凡俗,每思开轩学种竹。
息斋此画自何来,坐觉寒阴满书屋。
断根入地吴蚕僵,密叶排云威凤翔。
洒洒清风照长渭,濛濛翠雾浮清湘。
人世韶音久不作,有材如此转零落。
龙笙凤管归何处,变作秋声撼厓壑。
紫阳山高白日寒,幽人自倚疏帘看。
秪恐六丁下收拾,夜半失却青琅玕。
沧溟白日吹腥风,桃花浪蹙连春空。
一鱼金甲忽腾起,顷刻变化云雷中。
四鱼虽小亦奇健,鼓鬣偕升尾相贯。
蹄涔回首顾凡鳞,咫尺龙门隔霄汉。
刘郎写鱼如写人,鹅溪大幅开天真。
临池挥染不论月,董羽杨晖争几尘。
番水名流今大谏,头角峥嵘万人羡。
丹青此意君得知,射策还徵过庭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