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无计医凡俗,每思开轩学种竹。
息斋此画自何来,坐觉寒阴满书屋。
断根入地吴蚕僵,密叶排云威凤翔。
洒洒清风照长渭,濛濛翠雾浮清湘。
人世韶音久不作,有材如此转零落。
龙笙凤管归何处,变作秋声撼厓壑。
紫阳山高白日寒,幽人自倚疏帘看。
秪恐六丁下收拾,夜半失却青琅玕。
平生无计医凡俗,每思开轩学种竹。
息斋此画自何来,坐觉寒阴满书屋。
断根入地吴蚕僵,密叶排云威凤翔。
洒洒清风照长渭,濛濛翠雾浮清湘。
人世韶音久不作,有材如此转零落。
龙笙凤管归何处,变作秋声撼厓壑。
紫阳山高白日寒,幽人自倚疏帘看。
秪恐六丁下收拾,夜半失却青琅玕。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题徽州殷氏所藏息斋画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画卷。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医治世俗的纷扰,于是选择在书斋中学习种竹,以此寻求心灵的宁静。他赞赏画中的竹子,其根深蒂固,如同吴蚕坚韧,枝叶繁茂如云,仿佛凤凰展翅飞翔,给书斋带来清冷而雅致的气息。
画中的竹影洒落在渭水之上,翠绿的雾气则漂浮在湘江之上,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诗人感慨人世间美好的声音久已不再,如此有才华的竹子却命运多舛,最终只能化为秋风在山谷间回荡。紫阳山的高峻和白日的寒冷,更衬托出画中竹子的孤寂与坚韧。
诗人担忧这幅画会被仙人六丁收回,使得夜晚失去那青翠的画卷,流露出对艺术珍品可能流失的忧虑。整首诗以竹画为引,寓言人生境遇,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珍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堂堂李杜坛,谁敢蹑其址。
先生坐坛上,持钺令馀子。
由来文字伯,不但表奏伟。
高怀淡无嗜,寓兴或留此。
平生上林手,避谤淹二始。
登临意超然,笔落风雨似。
事异柳司马,辛苦记山水。
乐哉邦无事,那待猛政理。
驾言慰吾民,不愧城门轨。
看山笑邹湛,句外寄深旨。
岩树阅几客,尚馀尧时髓。
抚板歌公诗,未暇知馀事。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
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
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
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