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生忽投笔,祖逖着鞭时。
画意胸原有,豪怀世岂知。
在山谁远志,感物又将离。
咏史穰苴览,因君忆左思。
班生忽投笔,祖逖着鞭时。
画意胸原有,豪怀世岂知。
在山谁远志,感物又将离。
咏史穰苴览,因君忆左思。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对张子光上舍“从军之志”的回应,通过“次韵和之”这一形式,表达了对张子光从军决心的赞赏与共鸣。
首联“班生忽投笔,祖逖着鞭时”,借用历史典故,以班超投笔从戎和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赞扬了张子光上舍有从军的决心与勇气,如同古代英雄般,不畏艰难,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颔联“画意胸原有,豪怀世岂知”,进一步阐述了张子光内心的豪情壮志,如同一幅深藏于心的画作,虽然世人或许难以完全理解其深意,但这种内在的激情与抱负却是真实而强烈的。
颈联“在山谁远志,感物又将离”,则表达了对张子光即将离家从军的感慨。在山中,远志象征着张子光的雄心壮志,然而面对即将踏上征途的现实,内心难免会涌起离别的愁绪。
尾联“咏史穰苴览,因君忆左思”,最后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穰苴和文学家左思的典故,表达了对张子光从军行为的敬佩,并以此诗纪念,仿佛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了共鸣,同时也寄托了对张子光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张子光从军决心的深情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壮志豪情的深切理解和共鸣,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