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空有物即萦心,物象相忘趣转深。
为报柴桑陶处士,无弦争似更无琴。
静空有物即萦心,物象相忘趣转深。
为报柴桑陶处士,无弦争似更无琴。
这首元代诗人申屠致远的《无弦琴》以“静空有物即萦心,物象相忘趣转深”开篇,描绘了一幅心灵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诗人通过“静空有物”,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事物的交融,而“物象相忘趣转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交融的意境,暗示着在物我两忘的状态中,趣味愈发深厚。
后两句“为报柴桑陶处士,无弦争似更无琴”巧妙地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故事,以“无弦琴”比喻心灵的纯净与超脱。诗人借用陶渊明不拘泥于形式,追求精神自由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无弦”与“更无琴”形成对比,强调了精神层面的纯粹与超越物质的形式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自然宇宙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