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阙·其一○二》
《题阙·其一○二》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众生头兀兀,常住无明窟。

心里为欺谩,口中佯念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世间众生在修行佛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与虚伪。王梵志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复杂性以及对信仰的表面追求与内在真实之间的差距。

“众生头兀兀”,开篇即以“兀兀”形容众生的忙碌与困惑,暗示他们虽在修行,但内心却可能充满迷茫与挣扎。“常住无明窟”,进一步指出众生内心的黑暗——无明,即无知、迷惑的状态,是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碍。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解脱的路上,往往被自己的无知所束缚。

“心里为欺谩”,直指内心的虚伪。即使口头上宣称信奉佛法,内心却可能充满欺骗与自我安慰,没有真正放下执念,深入理解佛法的真谛。这反映了修行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口中佯念佛”,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强调。通过对比“心里”与“口中”的行为,诗人深刻揭示了人们在信仰上的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地诵读佛经,实际上内心并未真正接纳或实践其中的教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众生修行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心外无佛,心外无法”的核心思想,即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改变,而非形式上的仪式或言语的表达。王梵志以朴素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修行的本质与现实的落差,提醒人们在追求精神提升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内心的真诚与觉醒。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园居·其四

徘徊谷口望,落日鸟频呼。

土产饶鳞族,山资倚木奴。

西江羞借润,东海拟乘桴。

却笑髯如戟,雕虫作壮夫。

(0)

赋得雪浪石

山骨居然巧,分明雪作涛。

润含波縠细,白涌浪花高。

翟峡如奔逸,胥江或怒号。

一拳翔振鹭,百叠负神鳌。

洞壑还吾辈,峥嵘定尔曹。

月中光熌熌,风际韵骚骚。

贮水瓷盆古,栽蒲土钵牢。

是曾经煮鍊,应为肃冠袍。

不必需攻玉,相亲巳自豪。

(0)

雪后窥园

窥园并短墙,扫径自提筐。

霤雪垂巾重,畦荽度屐香。

细腰眠药杵,折足仆藜床。

懒主痴偏甚,从渠菜甲黄。

(0)

桓村

溪山窈窕入桓村,两度危桥到荜门。

乱石为墙脩竹圃,垂萝挂壁古梅轩。

常收野芋供宾客,新著农书授子孙。

霜径晓行红叶满,误将鸡犬认桃源。

(0)

苦寒行

野色苍苍向冬末,朔风如箭肌如割。

纥干冻雀何处飞,贫子凛栗无毛褐。

层冰嵯峨川不流,长河屡日停行舟。

芦苇萧然蔽白屋,谁其居者心怀愁。

曲突无烟饥欲死,昼伏藜床冷难起。

但闻男啼并女号,南邻北舍皆相似。

向晚纷纷云复飏,嘹嘹呖呖群雁翔。

白草未归沧海上,黄云谁猎阴山傍。

古来烈士多耿介,饥寒不若刀死快。

目今天子正思才,?中留得吴钩在。

(0)

赋得新柳送张孺宗

江南二月柳,袅袅出河边。

未得为推毂,聊持作赠鞭。

飞花常似雪,带雨正如烟。

感此经时别,相看忽泫然。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