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窈窕入桓村,两度危桥到荜门。
乱石为墙脩竹圃,垂萝挂壁古梅轩。
常收野芋供宾客,新著农书授子孙。
霜径晓行红叶满,误将鸡犬认桃源。
溪山窈窕入桓村,两度危桥到荜门。
乱石为墙脩竹圃,垂萝挂壁古梅轩。
常收野芋供宾客,新著农书授子孙。
霜径晓行红叶满,误将鸡犬认桃源。
这首诗描绘了桓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充满了田园诗般的宁静与和谐。首句“溪山窈窕入桓村”以“窈窕”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溪流与群山在进入村庄时的蜿蜒曲折之美。接着,“两度危桥到荜门”则通过两次经过险峻的桥梁,引出了村庄的朴素与宁静。
“乱石为墙脩竹圃,垂萝挂壁古梅轩”两句,以“乱石”、“脩竹”、“垂萝”、“古梅”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古朴之美的画面,展现了村庄的独特风貌。而“常收野芋供宾客,新著农书授子孙”则揭示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及对传统知识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霜径晓行红叶满,误将鸡犬认桃源”以霜降后的清晨,满地红叶的景象,以及误将此地视为桃花源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桓村美景的赞叹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这里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桓村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秋光浓欲滴,结束东篱花。
糁糁纷点缀,戢戢相参差。
渊明太好事,言乐酌流霞。
谁云制颓龄,为与霜争华。
映水开芙蓉,丽色如春葩。
谩以拒为名,青女不能加。
持此问渊明,何乃吝齿牙。
门外风如箭,黄落满天涯。
象纬昭垂各度躔,牛女之说从何年。
博物有志张茂先,客槎亲见织与牵。
坐令千载习缪传,遂将浊欲秽清玄。
诗史实录百世贤,亦以俚语形歌篇。
君不见昭阳夜静玉栏边,谁知渔阳万骑横戈鋋。
何如凤箫缥缈缑山巅,举手辞世乘云軿。
我欲浩歌痛饮秋风前,仰视星斗奕奕纷罗骈。
安得壮士横笛一声吹上彻九天。
寒梅我故人,岁必以文会。
涴墨尚可覆,未知凡几醉。
晚乃得此诗,山灵以为最。
置身风月上,出语色香外。
驾言孤绝处,坏枝委颠沛。
悬崖折披竹,断涧强病桧。
穷交仅如此,过是藐无辈。
碧眼苦好奇,于焉有深嗜。
迎长得一花,以为时可矣。
遂若天下春,笔头顿生气。
我属闭关日,一枝偕寤寐。
敢贺微阳来,尚虞坚冰至。
结束果何在,飘零初不计。
政恐负岁寒,或为识者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