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秭归之山崩,震惊千里如雷霆。
江水逆流洞庭竭,至今蓄怒犹腾凌。
洄渊沈沈色如墨,彷佛半露峰峦形。
悬波一泻三百仞,鱼鳖蛟龙俱不宁。
天公高居漏天隔,无故设险忧群生。
时无伯禹真已矣,坐念疏凿何由能。
忆昔秭归之山崩,震惊千里如雷霆。
江水逆流洞庭竭,至今蓄怒犹腾凌。
洄渊沈沈色如墨,彷佛半露峰峦形。
悬波一泻三百仞,鱼鳖蛟龙俱不宁。
天公高居漏天隔,无故设险忧群生。
时无伯禹真已矣,坐念疏凿何由能。
这首诗《新滩行》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描绘了自然奇观与人类无奈的对比。诗中以“忆昔秭归之山崩”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山崩地裂,声如雷霆,千里之内皆为之震动。接着,“江水逆流洞庭竭”,展现了山崩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江水倒流,洞庭湖干涸,暗示着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和强大。
“至今蓄怒犹腾凌”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崩后遗留的怒气仍在肆虐,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或报复。随后,诗人通过“洄渊沈沈色如墨,彷佛半露峰峦形”来描述被山崩破坏后的景象,深邃的深渊如同墨色,露出的山峰形状模糊,展现出一种荒凉而神秘的美。
“悬波一泻三百仞,鱼鳖蛟龙俱不宁”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崩后形成的瀑布,其高度惊人,连水中的生物都感到不安。这不仅展示了自然力量的壮观,也隐含了对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类似灾难的警示。
最后,“天公高居漏天隔,无故设险忧群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力感。“时无伯禹真已矣,坐念疏凿何由能”则是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怀念,表达了在当今时代,面对自然灾难,人类可能无法像古人那样有效应对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力量时人类的渺小和无奈。
隔窗啼鸟梦惊残,沈麝香销冷博山。
只枕半敧閒猛省,又添一日在人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