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叔宽田园六首·其二》
《和叔宽田园六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平生粗知田,疆理南复东。

常祈五日雨,未厌十日风。

纷纷秀莨莠,恐害嘉谷丛。

芟夷绝根本,肃杀先秋冬。

坐获箱筥收,庶几粢盛供。

一饭食我力,愿与农夫同。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和叔宽田园六首》中的第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农田耕作的深刻理解与情感投入。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与尊重,通过描述农民劳作的日常场景,表达了对农事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渴望。

首句“平生粗知田,疆理南复东”,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农田的熟悉与了解,从南到东,细致地划分了田地的边界,体现了对土地的精心规划与管理。

接着,“常祈五日雨,未厌十日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适宜天气的期盼,既需要雨水滋润,又不能过于湿润,适度的风力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这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利用,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刻认识。

“纷纷秀莨莠,恐害嘉谷丛”则描绘了农田中杂草与庄稼并存的景象,强调了除草的重要性,以确保庄稼的健康成长。“芟夷绝根本,肃杀先秋冬”进一步说明了除草的必要性,通过彻底清除杂草的根部,避免其在秋冬季节再次生长,影响作物的收成。

最后,“坐获箱筥收,庶几粢盛供”表达了通过辛勤劳动,最终收获满满,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粮食需求,也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一饭食我力,愿与农夫同”则流露出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与共鸣,表达了与农民共甘苦的情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田耕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曲肱吟·其八

勘破当年上蔡关,晓来高兴在南山。

敢于世上高瞠眼,肯向人前浪强颜。

丹荔芳林同偃蹇,白云流水伴湲潺。

相寻莫叩闲踪迹,石径藤萝缈不攀。

(0)

赠张可兰总兵

将军爱饮文字杯,尊俎每于宾客开。

峨冠博衣春自兴,悬签插架书相堆。

有时倚剑直南斗,无事放歌临越台。

只今太平粪走马,画角高风吹不哀。

(0)

中秋答王岱麓·其二

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

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

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

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

(0)

中秋答王岱麓·其一

山水平分未是贫,野亭终日可娱宾。

举杯试问中秋月,拂麈遥空下界尘。

岂谓乘槎归海岛,即看听履上星辰。

重斯再入桃源浒,纵遇澳郎不问津。

(0)

环谷八咏·其八环谷松声

松声入我调,调切声更古。

援手传其音,按作山中谱。

(0)

七夕登楼有感

七月七夕传奇事,千家万家祈巧针。

思秋病客喜携酒,何处征衣闻捣砧。

风雨倚楼千里目,江湖回首十年心。

帝阍我欲乘槎去,会看明河散积阴。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