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登楼有感》
《七夕登楼有感》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七月七夕传奇事,千家万家祈巧针。

思秋病客喜携酒,何处征衣闻捣砧。

风雨倚楼千里目,江湖回首十年心。

帝阍我欲乘槎去,会看明河散积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佳节登楼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

首联“七月七夕传奇事,千家万家祈巧针”开篇点题,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与民间习俗巧妙融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技能的追求。

颔联“思秋病客喜携酒,何处征衣闻捣砧”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病客在秋意渐浓中寻欢作乐,借酒浇愁;另一方面,远方的征人正忙碌于缝制衣物,思念之情难以言表。这种对比,既体现了人间百态,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同情。

颈联“风雨倚楼千里目,江湖回首十年心”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风雨中的登楼远眺,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豁达与坚韧,也寄托了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十年的心路历程,凝聚了无数的酸甜苦辣,每一次回首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尾联“帝阍我欲乘槎去,会看明河散积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乘槎(木筏)前往天宫,寓意着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而“会看明河散积阴”,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如银河般明亮的未来能够驱散眼前的阴霾,带来光明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远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爱情、离别、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送清上人归暨阳

中分吴越大江流,君自东归我尚留。

烟锁白杨渔浦晚,风鸣黄叶凤城秋。

穷途散尽三千客,故国难忘十二楼。

依旧团圆今夜月,照吟不照别离愁。

(0)

次徐相公韵十首·其一老将

战曾无甲马无鞍,谏猎书生贱武官。

每忆云中擒虏健,几番雪里枕戈寒。

箙留响箭机心在,袍损团花血点乾。

间拍旧弓怜臂力,更怜西北战场宽。

(0)

送僧造普同塔

珊珊玉骨本玲珑,挂角羚羊不见踪。

特地作亭图甚么,为怜松竹引清风。

(0)

偈颂七十六首·其十二

劫灰飞尽见灵踪,突兀凌霄对五峰。

意在目前谁共委,相同扶起旧家风。

(0)

颂古四十四首·其四十四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

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0)

花光十梅.悬崖放下

万仞崖头自放身,始知花发不干春。

更从个里寻枝叶,笑倒当年树下人。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