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服黎明起,瞻天咫尺东。
舒迟寅出日,清淑艮来风。
阴尽恰亭午,景长疑再中。
初元调玉烛,勉勉圣神功。
盛服黎明起,瞻天咫尺东。
舒迟寅出日,清淑艮来风。
阴尽恰亭午,景长疑再中。
初元调玉烛,勉勉圣神功。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在乙丑年元日(农历新年)为祝寿而作,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社稷的祈福。诗中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诗人身着盛装,向着东方的天空行礼,期待着寅时(清晨三至五点)太阳的升起。"舒迟"二字形象地写出日出的缓慢与宁静,"清淑艮来风"则寓含着春风的到来,象征着新的一年里清新祥和的气息。
"阴尽恰亭午",描述了太阳升高,阴霾消散,正午时分阳光普照的景象,寓意光明的到来。"景长疑再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觉得这一天似乎特别漫长,仿佛有两个中午一般。
最后两句"初元调玉烛,勉勉圣神功","玉烛"象征着光明和公正,诗人祈愿新的一年里国家治理得当,君王的智慧犹如明烛,指引国家繁荣昌盛,勉励圣明的君主继续努力,为百姓造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节日气氛,体现了诗人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法曹冗散人不管,闻道自要纷华损。
常平筑敖米山积,读书岂知米尘满。
归来依旧茅盖亭,焉得舍学干时卿。
不然天上读书去,蓬岛瀛洲无限清。
野水随路曲,东风得木鸣。
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
茂桑高既条,细草亦丛生。
眷言云外士,及此尘中行。
南临大陂出,波面与心平。
道旁古精庐,黄茅间榛荆。
会集倾远村,裳衣自鲜明。
银钗插山丹,歌笑喧嘤咛。
何以劳比邻,粔籹杂餦饧。
去年谷不饱,白骨今纵横。
等为造化役,未究悲忻情。
归来日已夕,旧径成沟坑。
大车者谁子,不寐方宵行。
死魂未满眉,擿埴将安程。
感此良自哂,抱谷非鹂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