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风规近,诗流句法超。
已多山邑政,恰少省郎招。
旅馆身俱寂,传家道未消。
长令汉杨震,名逐左原标。
祖德风规近,诗流句法超。
已多山邑政,恰少省郎招。
旅馆身俱寂,传家道未消。
长令汉杨震,名逐左原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叶适所作,名为《王通判挽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即哀悼逝者、追念功德的诗歌。在这短小的五言绝句中,叶适通过对故人王通生前政绩和文学成就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祖德风规近”,用来赞美王通的德行和法度近乎古圣先贤,这里“祖”字可能暗示王通继承了古代圣哲的教诲。紧接着,“诗流句法超”,则称颂其文学造诣,诗歌流畅且句式高超。
中间两句“已多山邑政,恰少省郎招”表明王通在世时,其治理之能已经遍及许多山城,而他的清廉形象则是难得的。这里,“省郎”可能指的是地方官吏,王通作为清官,其品行在当时就如同“标杆”,令人景仰。
最后两句,“旅馆身俱寂,传家道未消”中,“旅馆身俱寂”,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思,而“传家道未消”则表明王通的教诲和精神遗产依旧流传不息。
结尾处,“长令汉杨震,名逐左原标”中,“长令”可能是指王通生前所担任的官职或其它某种长期的影响力,而“汉杨震”则可能是与王通相提并论的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文学形象。最后,“名逐左原标”,意味着王通的名字和声誉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显赫,犹如古人所立之碑石,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赞美,不仅展现了叶适作为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品德与文学双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