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通判挽诗》
《王通判挽诗》全文
宋 / 叶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祖德风规近,诗流句法超。

已多山邑政,恰少省郎招。

旅馆身俱寂,传家道未消。

长令汉杨震,名逐左原标。

(0)
翻译
祖先的德行和规矩仍然接近,诗歌的流派和句法超越常规。
他在地方政务上已经做得很多,却很少被京城官员邀请。
身处旅馆,内心寂静,家族的传统还未消减。
他长久地激励着汉代的杨震,使他的名声追赶着左原的典范。
注释
祖德:祖先的品德。
风规:家风和规范。
句法: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
超:超过。
山邑:指地方城市。
政:政务。
省郎:京城官员。
招:邀请。
旅馆:旅居之处。
寂:寂静。
传家道:家族传统。
消:减少。
汉杨震:汉代官员杨震,以清廉著称。
名逐:名声追随。
左原标:左原的典范,可能指廉洁的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叶适所作,名为《王通判挽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即哀悼逝者、追念功德的诗歌。在这短小的五言绝句中,叶适通过对故人王通生前政绩和文学成就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祖德风规近”,用来赞美王通的德行和法度近乎古圣先贤,这里“祖”字可能暗示王通继承了古代圣哲的教诲。紧接着,“诗流句法超”,则称颂其文学造诣,诗歌流畅且句式高超。

中间两句“已多山邑政,恰少省郎招”表明王通在世时,其治理之能已经遍及许多山城,而他的清廉形象则是难得的。这里,“省郎”可能指的是地方官吏,王通作为清官,其品行在当时就如同“标杆”,令人景仰。

最后两句,“旅馆身俱寂,传家道未消”中,“旅馆身俱寂”,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思,而“传家道未消”则表明王通的教诲和精神遗产依旧流传不息。

结尾处,“长令汉杨震,名逐左原标”中,“长令”可能是指王通生前所担任的官职或其它某种长期的影响力,而“汉杨震”则可能是与王通相提并论的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文学形象。最后,“名逐左原标”,意味着王通的名字和声誉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显赫,犹如古人所立之碑石,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赞美,不仅展现了叶适作为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品德与文学双丰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叶适

叶适
朝代:宋   字:正则   号:水心居士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你喜欢

周侍御文化将访白沙阻风江上连日以诗迓之·其三

昔者吾闻周柱史,青牛紫气出函关。

有心来鼓南溟柁,信息朝来已到山。

(0)

白洋潭鱼·其二

白洋潭上浩烟波,何处渔归此放歌。

月下闻之开口笑,江门三尺有藤蓑。

(0)

景云偕范规海上割稻

犬子给炊海上舟,范生打浆两同游。

田中割稻家中望,逢著诸仙莫浪投。

(0)

西樵山下感旧·其三

德孚先生留此眠,南山挥手白沙船。

江山此日三人别,谁道人生无百年。

(0)

梅花·其一

水陆花无数,南枝爱杀人。

遥持一杯酒,江上酹花神。

(0)

九日用旧韵

新篘压两壶,落英携满袖。

我非陶长官,庐山还九九。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