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结同心嗣太平,一朝閒梦决东征。
红颜泣尽宫谁守,白骨流多殿自行。
仙李根深摇柳色,后庭花谢到芜城。
横波若久留人住,还望江南无限情。
浪结同心嗣太平,一朝閒梦决东征。
红颜泣尽宫谁守,白骨流多殿自行。
仙李根深摇柳色,后庭花谢到芜城。
横波若久留人住,还望江南无限情。
这首《隋宫》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描绘隋宫的衰败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首句“浪结同心嗣太平”,以“浪结同心”比喻隋朝建立之初的和谐与安定,暗示了隋朝的繁荣景象。然而,“嗣太平”之后紧接“一朝閒梦决东征”,转折突兀,暗示了隋朝统治者的一时轻率决策,导致国家走向衰败。这句中的“閒梦”暗指统治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决策,而“决东征”则预示着对外征战的开始,为后续的国力消耗埋下伏笔。
接下来的“红颜泣尽宫谁守,白骨流多殿自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宫廷中红颜的泪水与宫殿中白骨的凄凉进行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宫廷内外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宫廷内部的衰败与外部战乱的残酷。这里,“红颜泣尽”象征着宫廷女性的哀伤与无助,“宫谁守”则暗示了宫廷秩序的混乱与无人管理的状态;“白骨流多”描绘了战场上的惨烈,而“殿自行”则可能隐喻宫殿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自行衰败。
“仙李根深摇柳色,后庭花谢到芜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隋宫的衰败景象。这里,“仙李”可能是指皇宫中的树木,其“根深摇柳色”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皇宫曾经的繁盛与生机。然而,“后庭花谢”则标志着繁华不再,衰败之象已显。“到芜城”则暗示了整个国家的衰败与荒凉,与开篇的“浪结同心”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横波若久留人住,还望江南无限情”两句,以“横波”(可能指河流)为载体,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人住”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存续,而“还望江南无限情”则表达了对江南(可能象征着繁荣与希望)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隋宫》通过对隋朝兴衰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变幻莫测,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