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
只恐无生复无我,不知何处更逢师。
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
只恐无生复无我,不知何处更逢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表达了对佛学上的“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师承的渴望。"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心灵澄明、超脱尘俗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得到并保持这种精神状态。这里的“上方”指的是高尚、纯洁的境界,“清净”则是佛教中常提到的理想状态,即远离世间烦恼和污染,达到心灵的澄明与平静。
"只恐无生复无我,不知何处更逢师"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重逢良师的担忧和渴望。在佛教中,“无生”指的是涅槃状态,即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无法再次遇到指导自己达到“清净”境界的老师或高僧的恐惧,体现了对于精神导师的依赖和尊崇。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佛教信仰,也透露出个人对于知识传承和精神成长的深切关怀。
青鞋布袜兹何时,江边杏花浑欲飞。
铜鉼恰受斗酒许,亟呼长须令抱持。
要寻楚郎与启齿,有底鹁鸪鸣不已。
解事提壶却唤人,两脚尚轻聊尔耳。
楚郎天生五车书,以锥画沙绝世无。
穷年饱吃衲子饭,粱肉臭腐宁关渠。
卫家一儿谁复似,更遣韵语论胸次。
独付匡山教外传,端合从之问奇字。
白发南徐羁旅臣,江湖几载捐冠巾。
且扶瘦藤随行好,安能龊龊守煅灶。
我不识赵子,见此便得之。
谈笑出丘壑,粲然备四时。
似闻月旦评,气压渊明诗。
马卿宰白下,惯作烟云嬉。
归来九衢尘,旧好不少移。
慇勤著怀袖,亦足慰梦思。
我本家北阜,一官老京师。
颇怀月下松,披图觅幽姿。
正恐林间鹤,怨我归无期。
那知此心在,衡宇终栖迟。
谁怜阿堵中,几有一斛泥。
愿分溪上山,供我笏拄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