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吴刚斫处林,鹅儿酒色不须深。
系从犀首名干木,派别黄香字子金。
衣溅蔷薇兼水麝,韵如月杵应霜砧。
馀芬薰入旃檀骨,从此人间有桂沈。
分得吴刚斫处林,鹅儿酒色不须深。
系从犀首名干木,派别黄香字子金。
衣溅蔷薇兼水麝,韵如月杵应霜砧。
馀芬薰入旃檀骨,从此人间有桂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名为《又和六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比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酒的赞美之情。
“分得吴刚斫处林”一句,以“吴刚斫处林”作为开篇,设定了一种强烈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力度与动感。这里的“吴刚”可能是指传说中的大力士,而“斫处林”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被砍伐的情景。
接着,“鹅儿酒色不须深”一句,通过对比鹅蛋的颜色来形容酒的色泽,表明诗人认为这酒色泽适中,不需要过于浓烈。这里的“鹅儿酒”是古代常见的美好酒水之称。
“系从犀首名干木,派别黄香字子金”两句,则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树木和花香来赞颂这酒的品质。这里的“犀首”、“干木”、“黄香”、“子金”都是形容美好事物的词汇,用以比喻这酒的名字和它所代表的高贵与珍贵。
“衣溅蔷薇兼水麝,韵如月杵应霜砧”两句,以“衣”、“溅”、“蔷薇”等字眼来形容酒液滋润、芬芳的情景,同时通过“月杵”、“霜砧”的节奏感比喻这酒带来的韵味和愉悦之情。
最后,“馀芬薰入旃檀骨,從此人间有桂沈”两句,则进一步形容酒香的浓郁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里的“旃檀骨”可能是指一种香木,而“桂沈”则象征着高贵和珍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对比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美酒及其文化所持有的深厚情感。
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
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
遥闻出巡守,早晚遍遐荒。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潨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黄昏惨惨天微雪,修行坊西鼓声绝。
张生马瘦衣且单,夜扣柴门与我别。
愧君冒寒来别我,为君酤酒张灯火。
酒酣火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
荅云前年偶下山,四十馀月客长安。
长安古来名利地,空手无金行路难。
朝游九城陌,肥马轻车欺杀客。
暮宿五侯门,残茶冷酒愁杀人。
春明门,门前便是嵩山路。
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辞君且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