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将雏虽两雌,麦田青青四月时。
雉子班班上毛衣。网罗一相失,误为囮所危。
吁嗟尔为囮误,又忍为我媒。
我今谢尔死,岂忍须臾迟。
两雉死同归,琴声鼓之为嗟咨。
英英鹴雌儿,百鸟不敢欺,只如燕燕傍人飞。
雉子将雏虽两雌,麦田青青四月时。
雉子班班上毛衣。网罗一相失,误为囮所危。
吁嗟尔为囮误,又忍为我媒。
我今谢尔死,岂忍须臾迟。
两雉死同归,琴声鼓之为嗟咨。
英英鹴雌儿,百鸟不敢欺,只如燕燕傍人飞。
这首诗名为《雉子班》,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雉鸟的形象,展现了母性的坚韧与牺牲精神。首句“雉子将雏虽两雌”,点出母雉带着两只小雉在青青麦田中,画面宁静而温馨。接下来的“雉子班班上毛衣”则描绘了母雉警惕地保护幼崽的情景。
然而,命运多舛,母雉不慎被捕,陷入危险之中。“网罗一相失,误为囮所危”揭示了母雉的不幸遭遇,囮(诱鸟)设下陷阱,使得母雉陷入困境。诗人感慨万分:“吁嗟尔为囮误,又忍为我媒”,表达了对母雉无辜受困的同情和对捕猎者的谴责。
母雉在面临死亡之际,决定以死保护幼崽,表现出无私的爱:“我今谢尔死,岂忍须臾迟”。最后,“两雉死同归”象征着母爱的伟大,即使面临死亡,也要共存亡。诗的结尾,以“琴声鼓之为嗟咨”表达对母雉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敬畏,以及“英英鹔雌儿,百鸟不敢欺,只如燕燕傍人飞”赞美母雉的英勇和威严,连其他鸟儿也为之动容。
整体来看,《雉子班》是一首寓言诗,通过雉鸟的故事,寄寓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尊严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