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
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
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
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
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
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
黄冠两三人,淡然亦忘形。
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
瘦筇閒指点,老瓦同注倾。
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
或可联石鼎,未必让弥明。
重阳无十日,黄菊渐向荣。
佳哉此天气,一笑未易营。
但愿脚力健,年年此寻盟。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
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
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
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
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
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
黄冠两三人,淡然亦忘形。
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
瘦筇閒指点,老瓦同注倾。
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
或可联石鼎,未必让弥明。
重阳无十日,黄菊渐向荣。
佳哉此天气,一笑未易营。
但愿脚力健,年年此寻盟。
这首宋代诗人曾季狸的《灵谷山》描绘了灵谷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游历感受。首句“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表达了对灵谷山久仰之名的由来。接下来,“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展现了山的灵秀与州境的壮观。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运用比喻,生动描绘了瀑布从悬崖直泻而下的景象,气势非凡。“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则描绘了高大苍松和古老的茯苓,增添了山的神秘与历史感。诗人“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描述了山路险峻,仿佛能直上青天。
“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表达了对仙踪传说的好奇与向往,即使难以寻觅,也难掩探访幽境的热情。“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点明了游览的时间,秋高气爽,诗人与几位道士一同前来,心境淡泊。
“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写出了自然美景融入日常生活,清风明月皆为佳客。“瘦筇閒指点,老瓦同注倾”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与友人品茗交谈的闲适场景。最后,诗人以“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自谦,表示自己并非书法大家,但仍希望能在山水间找到乐趣,每年都能重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谷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浓厚的山水情怀。
五岳真游远,三山胜景赊。
何如赤县里,自作野人家。
大隐齐东鲁,閒居类浣花。
雪中丹凤阙,舍外白鸥沙。
山影摇书幌,波痕上钓槎。
诗成江愈净,梦觉日将斜。
案有閒僧帖,门无俗士车。
遗安付心事,习静寄生涯。
径忆终南捷,名闻少室誇。
君今谁得似,终老在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