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
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
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若江湖,有心若金璧。
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
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
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若江湖,有心若金璧。
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诗人以两棵松树为对象,赞美它们在清风中屹立不倒,形态如同庭户中的双龙,期待着雷霆般的气势。松树虽无桃李的艳丽和兰菊的芬芳,却以其坚韧的本性和清高的品德受到尊崇。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它们依然翠绿如春山,显示出天地间对坚韧品格的珍视。
诗人进一步强调,这两棵松树的声音如江湖般深沉,内心如金璧般珍贵,堪称君子之材,令人敬仰。它们或许会顺应自然法则,最终化为补天的神石,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力量和对社会的贡献。整首诗通过松树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