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馔不须丰,古人贵量腹。
一饱尚何求,八珍非所欲。
犀箸厌未下,但折平生禄。
造物赋人料,多少有数目。
更思途中殍,皆缘食不足。
庄叟重鹁食,此篇时一读。
食馔不须丰,古人贵量腹。
一饱尚何求,八珍非所欲。
犀箸厌未下,但折平生禄。
造物赋人料,多少有数目。
更思途中殍,皆缘食不足。
庄叟重鹁食,此篇时一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所作,名为《和张知县省食费韵》。诗中表达了对简约生活、节俭理念的赞美,以及对于过度奢侈行为的批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开篇“食馔不须丰,古人贵量腹”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饮食应适量,不需过多。这里的“量腹”指的是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以一种谦和的态度对待物质享受。
接着,“一饱尚何求,八珍非所欲”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奢侈生活的拒斥。“一饱”即吃饱了,已经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后,无需追求更多的奢华食品如“八珍”,强调的是精神上的淡泊与自律。
“犀箸厌未下,但折平生禄”则是说,即便是贵重之物也无需过度追求,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即可。这里的“犀箸”指的是用犀角制成的高级餐具,表达了对奢侈品质的抗拒。
“造物赋人料,多少有数目”则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限度量的,这里暗示了天地万物皆有其规律,不可无限索取。
在接下来的“更思途中殍,皆缘食不足”中,“途中殍”意指旅途中的困顿和不便,诗人认为这都是因为饮食过度或不适所致,反映出诗人的生活哲学,即以简约为宜。
最后,“庄叟重鹁食,此篇时一读”则是说即便是在宴席中,也应保持节制的态度,而不是放纵无度。这里“此篇时一读”可能是指在特定场合阅读这首诗,提醒人们要有节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生活哲学的颂扬和对奢侈行为的批评,传达了诗人对于适度、简约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