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登高酣戏马,侍臣陪宴话伤蛇。
金钗各帕风吹落,绣帽亲宣菊插斜。
感慨长刀遮敝邑,悽凉短褐吊官家。
欲沽一滴浇行在,挂杖无钱何处赊。
宋武登高酣戏马,侍臣陪宴话伤蛇。
金钗各帕风吹落,绣帽亲宣菊插斜。
感慨长刀遮敝邑,悽凉短褐吊官家。
欲沽一滴浇行在,挂杖无钱何处赊。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徐渭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戏马台的场景,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宋武登高酣戏马,侍臣陪宴话伤蛇”,以历史典故开篇,借南朝宋武帝刘裕登高游乐的故事,引出诗人与侍从一同登台宴饮的情景。这里的“戏马”既指戏马台,也暗含游戏人生之意,“伤蛇”则可能象征着某种内心的伤痛或对时事的忧虑。
颔联“金钗各帕风吹落,绣帽亲宣菊插斜”,细致描绘了宴会上女子们的装扮,金钗、帕子随风飘落,绣帽上斜插的菊花,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映衬出人物的雅致与闲适。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宴会的欢乐与短暂。
颈联“感慨长刀遮敝邑,悽凉短褐吊官家”,转而表达出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现实的忧虑。长刀代表军事力量,遮蔽了家乡,暗示边疆不宁;“短褐”则是简陋的衣着,用来形容官员的寒酸或地位的低微,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尾联“欲沽一滴浇行在,挂杖无钱何处赊”,表达了诗人想要借酒浇愁的愿望,但因囊中羞涩,无法实现。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反映,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苦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登高宴饮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昔年怨声常满耳,纷纷女巫未沉水。
天教我侯慰远人,坐令盗贼化君子。
期年仁政遍人人,抚之如子不须嗔。
吏民欲欺亦不忍,出言洞见胸中真。
要图书问久已绝,人皆巧中渠宁拙。
优游黄卷有馀欢,此志不回端截铁。
管中窥豹一斑耳,敢对江海更言水。
赖公不作扬雄尾,舞雩曾许随童子。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
更将妙语为高价,坐令玉表欲侔真。
期公终始不相绝,回愚参鲁余亦拙。
异时报德但脩身,那用张良袖中铁。
律管才吹九寸耳,帝遣玄冥下司水。
天度稍多百四十,爱日差长斗建子。
已剥群阴驱小人,四海熙熙语复嗔。
因辟金关谪太白,不许天庭久练真。
太白尘缘固未绝,肯将天巧形世拙。
会施霖雨满人间,归对千年忘恙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