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其三》
《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时晴雨望高旻,沮溺无心笑问津。

香草未能忘楚国,桃花那识有秦人。

春秋义向渔樵重,日月书归草野真。

远志何妨为小草,君归更卧惠山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其三)》。全诗以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个人情感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三时晴雨望高旻,沮溺无心笑问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心中却无一丝忧虑,仿佛古代隐士沮溺般淡泊名利,悠然自得。这里的“高旻”借指天空或高远之境,暗喻诗人超越世俗的胸怀。

颔联“香草未能忘楚国,桃花那识有秦人”,运用了香草和桃花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忠诚与美好。诗人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犹如香草般深沉,无法忘怀。而桃花则代表了诗人对于过往时代的记忆,似乎在提醒自己,历史的变迁如同桃花盛开又凋零,但其中蕴含的真谛却永存。

颈联“春秋义向渔樵重,日月书归草野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春秋时代被视为礼仪道德的黄金时期,渔樵生活则代表着朴素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遵循道德原则,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而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这里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尾联“远志何妨为小草,君归更卧惠山春”,以远志和小草为喻,远志虽小,却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坚韧意志。同时,也期待友人归来时,能够享受惠山春日的美好,寓意着友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七○江淹

卖薪图养母,何许得貂蝉。

知在采薪处,庸非吉兆然。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四十八石祁子

执亲之丧者,可沐浴其身。

不待石祁兆,知非佩玉人。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九九韦陆

不惜以身谏,惟愁失母慈。

景融常自楚,嗣立每求笞。

(0)

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

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

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0)

陈文焕秀才所宅近市凭楼一望西山宛然堕几案中县之豪隽唱酬不下数十百篇野人后来承听许不必次韵故为之赋一首

西山檐外见,何必鹿门行。

近晚市声合,疏帘野意生。

终朝如此好,初月更多情。

却愧才华钝,三年句不成。

(0)

县学东轩

莫道东轩恶,朝来意欲迷。

平田飞白鸟,高木叫黄鹂。

林阙孤峰出,檐低远树齐。

虽然有佳趣,那似海门西。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