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也称苏东坡)创作的,它描绘了一种蕙兰的香气特质和它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诗中蕙本兰之族,指的是这种花的家族,它们依然保持着相同的芬芳。曾为水仙佩,表明蕙兰曾被用作装饰,而相识《楚辞》中,则是说蕙兰在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中有所体现,这增加了它的文化价值。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是诗人对这种花香气质的感慨。尽管它的色彩不一定显而易见,但它的香味却是确实存在的,同时也是短暂的。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则是说即使只是一丝细微的香气,也足以让人通过嗅觉感知到。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蕙兰这种植物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物质世界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晚雨初收旋作晴,买舟访旧海边城。
高帆斜挂夕阳色,急橹不闻人语声。
掠水翻翻沙鹭过,供厨片片雪鳞明。
山川不与人俱老,更几东来了此生。
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
卷里光阴能属我,人间声利久忘渠。
穷山藏拙犹嫌浅,粝饭支羸不愿馀。
雨露安能泽枯朽,故人枉是费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