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杨次公蕙》
《题杨次公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gōnghuì
sòng / shì

huìběnlánzhīránchòuwèitóng

céngwèishuǐxiānpèixiāngshíchǔzhōng

huànsuīfēishízhēnxiāngjìngkōng

wēiguānxiāntōng

注释
蕙:一种香草,有兰花的一种。
兰:兰花。
族:种类。
臭味:香气。
曾:曾经。
水仙佩:象征或指代水仙花的饰品。
《楚辞》:古代中国文学作品,包含许多香草诗。
幻色:虚幻的色彩。
非实:不真实。
真香:真实的香气。
竟空:最终消失。
云何:为何,怎么。
微馥:微弱的香气。
鼻观:嗅觉感知。
先通:预先感知。
翻译
蕙和兰本是同族,香气依然相同。
曾经佩戴过水仙花的饰品,曾在《楚辞》中相遇。
虽然色彩变幻不定并非真实,但真正的香气终究消失无踪。
为何能感受到微弱的芬芳,鼻子似乎已经预先感知到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苏轼(也称苏东坡)创作的,它描绘了一种蕙兰的香气特质和它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诗中蕙本兰之族,指的是这种花的家族,它们依然保持着相同的芬芳。曾为水仙佩,表明蕙兰曾被用作装饰,而相识《楚辞》中,则是说蕙兰在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中有所体现,这增加了它的文化价值。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是诗人对这种花香气质的感慨。尽管它的色彩不一定显而易见,但它的香味却是确实存在的,同时也是短暂的。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则是说即使只是一丝细微的香气,也足以让人通过嗅觉感知到。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蕙兰这种植物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物质世界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游鄞

晚雨初收旋作晴,买舟访旧海边城。

高帆斜挂夕阳色,急橹不闻人语声。

掠水翻翻沙鹭过,供厨片片雪鳞明。

山川不与人俱老,更几东来了此生。

(0)

晚春感事四首·其一

风恶房栊燕子归,雨多山路蕨芽肥。

青餈旋捣作寒食,白葛预裁充暑衣。

稚子日长供课早,故人官达寄书稀。

幽居自喜浑无事,又向湖阴坐钓矶。

(0)

秋夜读书有感

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

卷里光阴能属我,人间声利久忘渠。

穷山藏拙犹嫌浅,粝饭支羸不愿馀。

雨露安能泽枯朽,故人枉是费吹嘘。

(0)

秋夜纪怀三首·其二

瞿昙起西域,老氏奋中州。

谈理一家说,蠹民千载忧。

横流当有自,独立岂相仇。

垂世诗书在,儿童勿外求。

(0)

独坐

博山香雾散馡馡,袖手何妨静掩扉。

六十年前故人尽,八千里外寄书稀。

昨朝送客桐江去,今日逢僧剡县归。

欲作小诗还复懒,海鸥与我两忘机。

(0)

雨霁

一雨洗炎蒸,危阑偶独凭。

凉飔生萃蔡,爽气入鬅鬙。

庭下宵游燐,盘中昼扫蝇。

绝胜尘土里,马上嚼寒冰。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