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单于庭,千秋汉宫别。
不怨丹青人,但嗟薄命妾。
薄命不足怜,万里度居延。
风沙暗玉色,不似汉宫妍。
汉使归恃传妾语,自惜倾城汉家女。
虽然尊我阏氏名,殊类终非妾俦侣。
羌笛萧萧古塞秋,琵琶泪逐黄河流。
君王莫再和亲议,万古终为大汉羞。
一适单于庭,千秋汉宫别。
不怨丹青人,但嗟薄命妾。
薄命不足怜,万里度居延。
风沙暗玉色,不似汉宫妍。
汉使归恃传妾语,自惜倾城汉家女。
虽然尊我阏氏名,殊类终非妾俦侣。
羌笛萧萧古塞秋,琵琶泪逐黄河流。
君王莫再和亲议,万古终为大汉羞。
这首诗《王昭君》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与复杂情感。
诗中开篇“一适单于庭,千秋汉宫别”,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王昭君从汉宫到匈奴单于庭的决绝别离,预示了她命运的转折与孤独。接着,“不怨丹青人,但嗟薄命妾”一句,表达了王昭君对画师的无怨无尤,却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叹息,展现了她超脱世俗的胸怀与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薄命不足怜,万里度居延”进一步揭示了王昭君被选为和亲公主的不幸,她虽身处万里之外的边疆,却只能独自承受着远离故土、亲人的情感煎熬。而“风沙暗玉色,不似汉宫妍”则通过环境的描写,对比了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与汉宫的繁华,突出了她的孤独与哀愁。
“汉使归恃传妾语,自惜倾城汉家女”中,诗人借汉使之口,表达了对王昭君美貌与才华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作为汉家女子的骄傲与尊严。然而,“虽然尊我阏氏名,殊类终非妾俦侣”则揭示了王昭君在异族中的地位与身份,尽管被尊为阏氏,但她始终无法融入异族文化,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对汉文化的眷恋与认同。
最后,“羌笛萧萧古塞秋,琵琶泪逐黄河流”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王昭君在异域生活的凄凉与孤独,以及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君王莫再和亲议,万古终为大汉羞”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批判,以及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她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议郎诗胆久崔嵬,敏句无烦急雨催。
玉局波澜嗟已绝,少陵风力赖追回。
荡晴香雾吹红藕,迥地花茵叠紫苔。
静极凉生闻剥啄,渡湘知有道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