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宣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雪珠禅客忽至渠以谷山退院来审是否作此示之》
《宣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雪珠禅客忽至渠以谷山退院来审是否作此示之》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空渐密呵不止,刷我当门螺髻峰。

银碗满盛谈类堕,径松深覆示藏锋。

因徒逃去宁知褊,显自何来不见踪。

独拥衲衣成坐睡,地垆瓶泣伴疏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雪中的禅宗对话,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翻空渐密呵不止,刷我当门螺髻峰”描绘了雪花纷飞,覆盖山峰的景象,形象生动,仿佛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感受到冬日的静谧与纯净。

颔联“银碗满盛谈类堕,径松深覆示藏锋”运用比喻,将谈话比作从银碗中坠落的雪粒,既表现了谈话的珍贵与高雅,又暗示了谈话内容的深邃与内敛。同时,通过“径松深覆”的描述,展现了雪后松林的静美与深邃,寓意着智慧与真理的深藏不露。

颈联“因徒逃去宁知褊,显自何来不见踪”则表达了对未知与变化的思考。禅者似乎在逃避某种束缚或限制(“因徒逃去”),但这种逃避并非出于狭隘之心(“宁知褊”),而是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或真理(“显自何来”)。然而,这种追寻的过程往往难以被外人所见(“不见踪”),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世界的独特性和神秘性。

尾联“独拥衲衣成坐睡,地垆瓶泣伴疏慵”描绘了一幅禅者独自静坐,享受孤独与宁静的画面。他穿着僧衣,仿佛进入了深度冥想的状态,周围只有地炉的火光和瓶子的哭泣声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禅者个人修行状态的描绘,也象征着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禅理思考,展现了禅宗哲学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岁暮感事

打头矮屋自欹斜,容膝真堪处士家。

藓径人稀来往屐,纸窗梅放两三花。

稻粱谋比衔芦雁,岁月忙如赴壑蛇。

好听瓶笙啸清昼,炉烧柏子自煎茶。

(0)

春佃六首·其三

一身寄天地,生事随人间。

山泽吾自为,勤苦有馀闲。

乐道当如是,名誉匪所干。

招隐愧郑谷,矜贫薄袁安。

饥渴苟可支,泉石足忘年。

春林生意满,心逐禽鱼欢。

种蔬不待暖,布谷畏犹寒。

去年瓜豆迟,野羹良辛酸。

万事须及时,岂但耕锄然。

(0)

春日即景·其一

轻舟摇过板桥西,花压茅檐柳拂堤。

无数落英浮水面,随波流傍钓鱼矶。

(0)

蓬莱

蓬莱自古道仙乡,焉得浮槎一苇杭。

羡煞岛中千岁鹤,白云天际任翱翔。

(0)

忆大姊婉洵

凉秋八月白露寒,月明夜夜照阑干。

阑干十二房栊静,茜窗烛灺红绡冷。

宝帐香沈暮复朝,天涯归梦亦寥寥。

梦回冰簟罗巾湿,怅望江南长太息。

菱花菱叶不胜愁,秋水无情满江碧。

(0)

汉宫瓦砚歌

千年古殿生蒿莱,瓦矶变化成良材。

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贵贱亦幻哉。

谁人作砚供书契,云是帝鸿古遗制。

琢玉奇珍祇饰观,澄泥别样夸新制。

避雍风宇古样镌,合欢秋叶新题签。

小者文场便怀袖,大者椽笔挥云烟。

砚材百种此尤寡,陶质苍然古而雅。

问年神雀五凤初,托地长生未央下。

当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

良工琢付识者藏,摩挲日久腾辉光。

储以水晶琉璃之宝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笔床。

更闻此砚能发墨,濡染淋漓殊自得。

凹处犹馀士蚀痕,中央已没苔花色。

君不见玉龙金凤铜雀台,于今无地无尘埃。

又不见离宫别馆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

羡尔犹存历劫身,芸窗珍重伴词人。

他时携上通明殿,书遍吟毫五色新。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