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蒋诩开三径,今见此君临一溪。
月色倒流天上下,秋声多在屋东西。
路从翡翠巢边过,诗向琅玕节下题。
好约仙人吹凤琯,高閒长共碧云栖。
昔闻蒋诩开三径,今见此君临一溪。
月色倒流天上下,秋声多在屋东西。
路从翡翠巢边过,诗向琅玕节下题。
好约仙人吹凤琯,高閒长共碧云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竹溪画卷。首联“昔闻蒋诩开三径,今见此君临一溪”以典故起笔,借蒋诩开三径的故事,引出眼前的竹溪道人蒋康,暗示其隐逸高洁的生活态度。颔联“月色倒流天上下,秋声多在屋东西”运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将月色与秋声描绘得生动形象,月色仿佛倒流于天地之间,秋声则在屋舍周围回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路从翡翠巢边过,诗向琅玕节下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自然与雅致,翡翠鸟巢与翠竹相映成趣,诗人或许在竹节之下题写诗句,暗含对竹溪道人生活情趣的赞美。尾联“好约仙人吹凤琯,高閒长共碧云栖”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竹溪道人共同享受高雅闲适的生活,如同仙人般吹奏凤琯,与碧云为伴,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溪道人生活的静谧与高远,以及诗人对其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赞赏。
吴淞合流三百里,一幅蒲帆挂春水。
青山绕船黄鸟啼,盘回如在巴渝里。
沙上游龙滴血红,风吹老鱼浪花起。
凝云不流神妪哭,万古胥魂招不复。
客浩歌,谁相续,栖迟零落渐离筑。
思家何处问迷津,鹧鸪声里垂杨绿。
淮海表兹郡,东南诚要津。
近代亦雄藩,亲王莅斯民。
荆吴自兹入,燕赵亦来臻。
舟车无停运,孳货若丘坟。
冠盖充廛里,歌吹咽城罝。
美酒既如渑,粱肉夹道陈。
休养近百年,富庶难具论。
大道无恒处,荣悴每相因。
风烟一披拂,奄忽同埃尘。
空屋啸蹲鸱,崩垣走惊麇。
帟蒲交四野,骴骼俨若新。
贵贱不复知,贤愚安能分。
予有山阳遣,经过属秋辰。
凭高肆遐览,落日无行人。
欲继芜城作,薄劣愧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