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溪雨洗山容,螺髻盘青一万重。
水带剩云鱼泄泄,树留深荫鸟噰噰。
晴牵萝幕亭消暑,高设藤床面对峰。
寄语襄阳痴绝者,好磨浓墨点芙蓉。
夜来溪雨洗山容,螺髻盘青一万重。
水带剩云鱼泄泄,树留深荫鸟噰噰。
晴牵萝幕亭消暑,高设藤床面对峰。
寄语襄阳痴绝者,好磨浓墨点芙蓉。
这首《纳凉》由清代诗人戴梓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溪雨过后,山色清新,凉风习习的宁静画面。
首句“夜来溪雨洗山容”,以“洗”字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洗净山峦之貌,赋予山川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螺髻盘青一万重”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连绵起伏的山峦比作层层叠叠的螺髻,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蜿蜒曲折与层次丰富。
“水带剩云鱼泄泄,树留深荫鸟噰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溪水携带着残留的云雾缓缓流淌,仿佛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树木留下浓密的阴影,鸟儿在枝头轻声鸣叫,一派和谐自然的景象。
“晴牵萝幕亭消暑,高设藤床面对峰”描绘了纳凉的场景。晴朗的天气下,人们在亭中享受着凉爽,藤制的床铺被安置在高处,面对着远处的山峰,既避开了酷热,又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最后,“寄语襄阳痴绝者,好磨浓墨点芙蓉”一句,以襄阳为典故,表达了对那些热爱山水、痴迷于自然之美的文人雅士的敬意,希望他们能尽情挥洒笔墨,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自然画卷。
整体而言,《纳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傍晚山间的一片清凉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