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亭榭遍林泉,独有湖山占得先。
一鉴静开尘外境,数峰高插水中天。
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然。
太守与民同乐事,公馀不惜绮为筵。
金山亭榭遍林泉,独有湖山占得先。
一鉴静开尘外境,数峰高插水中天。
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然。
太守与民同乐事,公馀不惜绮为筵。
此诗描绘了西湖亭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首句“金山亭榭遍林泉”,点明了亭榭遍布于山水之间,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接着,“独有湖山占得先”一句,强调了湖山的独特地位,仿佛它们是大自然的宠儿,独享着最美丽的景色。
“一鉴静开尘外境,数峰高插水中天”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反映出宁静而超脱的境界;同时,数座山峰直插入水中的天空,既壮观又神秘,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心灵上的净化与超越。
“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主题。幽静的鸟鸣如同剪刀轻柔地划过空气,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对岸的奇花,色彩鲜艳欲燃,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热烈与美好。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最后,“太守与民同乐事,公馀不惜绮为筵”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作为地方官的太守,能够与百姓共享这份乐事,且在闲暇之余,不惜花费心思准备盛宴,体现了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亭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员与民众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