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
造物妙镕冶,蜚廉巧撞击。
镗鞳仍噌吰,歌钟与无射。
丰山吾焉知,蒲牢尔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
时秋风飕飕,日暮水激激。
初如钧天鸣,乍若金奏寂。
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怿。
怪奇有如此,游览谁能测。
发端示来今,注经人姓郦。
南北两石钟,上下一水侧。
造物妙镕冶,蜚廉巧撞击。
镗鞳仍噌吰,歌钟与无射。
丰山吾焉知,蒲牢尔何力。
咨余久愿游,偶此事行役。
时秋风飕飕,日暮水激激。
初如钧天鸣,乍若金奏寂。
入耳粹而清,洗心欣以怿。
怪奇有如此,游览谁能测。
发端示来今,注经人姓郦。
这首宋代诗人喻良能的《石钟山》描绘了南北两座石钟山在水边的独特景象,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声音的奇妙变化。诗中通过“蜚廉巧撞击”、“镗鞳仍噌吰”等生动比喻,展现了钟声的韵律和层次,如同歌钟与无射之音,富有音乐感。诗人感叹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得以实现,秋风萧瑟,日暮江水激荡,石钟山之声时而宏大如钧天,时而静谧如金奏,给人以心灵的洗涤和愉悦。诗的结尾,诗人自谦地提及自己是“注经人姓郦”,暗示此诗是对石钟山的感悟,也可能是对经典的解读。整体上,这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体现了宋诗的意蕴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