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晦叔寄德莹弟韵·其二》
《和王晦叔寄德莹弟韵·其二》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试上闽山望楚天,雁飞欲断势还连。

凭将袖里数行字,与问云间双髻仙。

我访旧游终有日,君归故里定何年。

祇今心事同千里,静对箪瓢独喟然。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和王晦叔寄德莹弟韵(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试上闽山望楚天”,诗人以“试”字开篇,暗示出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好奇。登上闽山,极目远眺,所见之景是“望楚天”,楚天广阔无垠,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觉。

接着,“雁飞欲断势还连”,诗人通过描写大雁飞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大雁在天空中翱翔,时而分散,时而聚合,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凭将袖里数行字,与问云间双髻仙”,诗人借助手中的文字,向远方的友人传达思念之情。这里的“双髻仙”可能是指友人的形象,也可能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一种向往。诗人希望借由文字,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友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我访旧游终有日,君归故里定何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和对友人归乡时间的关切。诗人相信有一天能够再次踏上旧地,与友人相聚,但同时也对友人的归期感到忧虑,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祇今心事同千里,静对箪瓢独喟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虽然相隔千里,但彼此的心意相通,如同近在咫尺。面对简陋的生活条件,诗人不禁发出深沉的感叹,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题萧氏友恭堂

庭前紫荆树,四时根如石。

诚非雨露私,乃是友恭积。

兰荪产其阴,松桂左右翼。

清风列嘉宾,赏弄终日夕。

伯氏发已种,温温金玉质。

才堪百吏师,兴逐壶公逸。

仲氏鹤昂藏,家事久云敕。

衣内沧海珠,枕中淮南术。

脩髯引清风,叔子秀而栗。

郁郁眉睫间,色矜新句出。

埙篪吹若贯,江海润交益。

儿孙束礼法,中外罔嗟戚。

然萁诮曹丕,酣酒伤牛弼。

不见九江人,同堂广长席。

不见安丰生,自结天翁识。

鸡来哺狗雏,犬俟同牢食。

行当表宅里,远可风百亿。

况乃阴德深,高曾所培植。

我来数升堂,雅素最相悉。

庐山王文学,金兰契方密。

长歌乐知心,高文已在壁。

鄙词虽匪工,聊用劝无斁。

(0)

题画八首·其六

隐迹混樵踪,幽居碧涧东。

秋光胜春色,红树白云中。

(0)

初出秣陵赋得·其一

生离死别已声吞,淮水东流万古冤。

今夜石头城下月,何人把酒酹诗魂。

(0)

挽沙阳朱氏·其一

青楼十二敞银屏,长记生前几醉醒。

今日重来人不见,七峰犹似黛眉青。

(0)

将之镡城留别冶城诸彦·其四

荔子花开海雨晴,分㩦同下越王城。

从来送别多愁怨,惟有青山忘却情。

(0)

送贾文学之京

秋风离思正依依,匹马西行向夕晖。

别路远从霄汉去,知君已觉少年稀。

淮边落木南天尽,江上寒云北雁飞。

凤阙朝回春更好,为题尺牍到岩扉。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