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于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于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标题为《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诗中,梅尧臣表达了对当时科举制度中明经与进士考试的观察和感慨。他认为,虽然明经和进士都追求高官厚禄,但社会上一些浅薄的儒生对此过于功利,忽视了学术的真正价值。他以古代通过礼仪选拔人才(如“羔雁聘”)与现今考试制度下草根出身者也能并列竞争(“今乃草莱并”)进行对比,批评了这种现象。最后,诗人不解为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人愿意放弃言辞表达,选择以禄仕途来代替耕读的生活。
整首诗反映了梅尧臣对于士人阶层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儒家教育精神的怀念。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
闭门六月雨,堆案多诗书。
陆君索我诗,僮仆走且呼。
麾之不肯去,坚卧庭前除。
一朝再三至,我已愧此奴。
空堂展图画,倦眼开模糊。
层楼挟翥凤,倒景凌飞凫。
翠羽色婀娜,金支光有无。
依微动天籁,彷佛闻笙竽。
不知何方境,乍可留须臾。
昔逢沧洲子,云是登瀛图。
如闻六合外,复有真蓬壶。
吾方困炎溽,颇欲超寰区。
自嗟尘凡骨,或与神仙殊。
君家老仙客,被服云霞裾。
仰视园中人,飘飖岂其徒。
当携方平子,共解双明珠。
垂竿拂海月,举手招天吴。
吾能操几杖,欲往不得俱。
惟将作诗意,目送归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