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竟日掩柴关,读罢离骚新火烟。
一彗落红春扫地,半篙新绿水连天。
梦魂枕上惊蝴蝶,乡思灯前怯杜鹃。
祇为儒冠空白发,几将心事赋归鞭。
东风竟日掩柴关,读罢离骚新火烟。
一彗落红春扫地,半篙新绿水连天。
梦魂枕上惊蝴蝶,乡思灯前怯杜鹃。
祇为儒冠空白发,几将心事赋归鞭。
这首元代诗人萧国宝的《春日》诗,描绘了春日里的一番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联“东风竟日掩柴关,读罢离骚新火烟”,开篇即以“东风”点明季节,春风吹拂,却因“掩柴关”的动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于室内,手捧《离骚》,沉浸在古代文学的海洋中,新燃的灯火映照着他的思绪,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深邃与情感的激荡。
颔联“一彗落红春扫地,半篙新绿水连天”,转而描写自然景色。春日里,花瓣随风飘落,如同彗星划过,清扫着大地,赋予新的生机。绿水盈满,与天空相连,展现出一幅广阔无垠、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颈联“梦魂枕上惊蝴蝶,乡思灯前怯杜鹃”,则转入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似乎在梦中与蝴蝶共舞,却被突然的惊醒,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灯下,杜鹃鸟的啼鸣让诗人更加感到孤独与忧愁,难以自抑。这一联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特定声音(蝴蝶、杜鹃)的敏感反应,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尾联“祇为儒冠空白发,几将心事赋归鞭”,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份(儒者)与年龄(白发)的感慨。面对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归隐愿望,诗人几欲提笔写下归家的心愿。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揭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自我以及故乡的深切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