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琴诗瀛台补桐书屋所馀老桐因循复枯惜其材制为四琴各锡之名而题以诗·其四云海移情》
《四琴诗瀛台补桐书屋所馀老桐因循复枯惜其材制为四琴各锡之名而题以诗·其四云海移情》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补桐时节桐森森,因风常作太古音。

曾不数年邻死灰,当前枯菀同陶阴。

底俟为薪识伟物,雷霄裁作冰弦琴。

成连古有今则无,移情讵必云海深。

棐几高张殿阁凉,南风一曲渺予心。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创作的《四琴诗》中的一首,主题围绕着补桐时节的古桐树,以及从这棵古桐树上制作的四把琴。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首句“补桐时节桐森森”,描绘了补植桐树的季节,桐树茂密繁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因风常作太古音”一句,通过风声与古桐树的共鸣,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古老的声音。

“曾不数年邻死灰,当前枯菀同陶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邻家的树木可能已经枯萎,而眼前的枯木与新生的草木在同一片阴凉下共存,寓意着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

“底俟为薪识伟物,雷霄裁作冰弦琴”则转向对桐木的利用,将它视为珍贵之物,期待它能被制成琴,象征着艺术与美的追求。这里“雷霄裁作冰弦琴”形象地描述了将桐木加工成琴的过程,如同在雷鸣般的天际中裁剪出冰凉的琴弦。

“成连古有今则无,移情讵必云海深”两句,借用了古代音乐理论中的“移情”概念,即通过音乐传达情感,不必局限于遥远的云海深处。这里的“成连”指的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暗示了音乐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

最后,“棐几高张殿阁凉,南风一曲渺予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高大的殿阁中,坐在棐几旁,吹着南风,弹奏一曲,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慰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和昌谷金铜仙人辞汉歌

汉宫不见偷桃客,青雀西飞也无迹。

悔把黄金铸此身,劫灰吹尽昆池碧。

东指许都几千里,灞桥柳色悲行子。

前度刘郎似梦中,秋风空记歌汾水。

一生泪尽长安道,月照茂陵松柏老。

无复江山属汉家,区区况乃金盘小。

(0)

吴氏吟香园八咏中六首.五.假山消夏

缥缈壶中山,飞入竹林下。

前临菡萏池,清绝宜长夏。

(0)

游莱园小池

小池清且浅,容得一吴舲。

岸染苔痕绿,波涵树影青。

芦中翔翡翠,蘋末立蜻蜓。

钓竹闲来把,秋风满水亭。

(0)

将由晋江移居沪渎,示海外亲友

离家不返又移家,薄叶随波讵有涯。

好在鲤鱼城小住,熟梅时节看黄花。

(0)

泉州杂诗六首·其六

九日山长在,三唐世已遐。

石留遗老子,树发古时花。

未到逢人问,将游恨路赊。

终当与俦侣,采药拨云霞。

(0)

大麦谣

谷中之粗惟大麦,老农岁饥如玉粒。

何意天将绝人食,十亩不得收一石。

陈红无钱充贵籴,三日不饭无气力。

母妻嗷嗷儿女泣,旱苗不雨生蟊螣。

君不见城中官长不忧耕不忧织,日日公堂命筵席。

肉羹鱼脯嗔,变色怒把里翁鞭。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