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
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
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
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白云堆移建一庵的景象。开头两句“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表达了僧人的居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则透露出诗人对僧人头发如同金线般美丽的惊讶,以及对他可能曾经行走在铁索桥上的遥想。
接下来的两句“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中的宁静与简朴。他们用泥土制作的壁炉煮茶,同时有客人坐在蒲团上烤芋头,这些细节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专注于内在修行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则透露了一种对俗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老卢可能是一位僧人,他手持钵头(一种敲击法器)行走,表面上看似平常,但诗中却强调这并非简单的日常行为,而是因为他说出了某种深刻的道理——“镜非台”,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直指真谛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和深邃哲思的向往。
明公枉珍遗,开缄霜雪色。
自非玉女春,必假天孙织。
剡藤失浮薄,海苔无光泽。
元是秘府藏,亲向御手得。
秋风柿叶馆,笔研久荒寂。
飞来一朵云,列弟厌金碧。
如何上所赐,波及沧浪客。
焚香再封裹,还坐翻太息。
盗发唐昭陵,无复晋墨迹。
顾兹抱贞素,恬阅世代易。
尚怜先代时,龙翰溢邦国。
蚕缲尽输征,鹑结曾不惕。
吾元本恭俭,世祖膺圣德。
羊鞟代白麻,遂尔混区域。
侈用几何年,离乱亦以极。
明星烂河岳,鸡叫扶桑白。
当写大宝箴,直上玉阶侧。
讵敢轻点涴,令人却湔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