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高阁倚层云,仗剑閒登日未曛。
万顷烟霞天外落,九重城阙望中分。
雪晴山色当窗见,风动铃声下界闻。
徙倚阑干时纵目,皇都佳气正氤氲。
毗卢高阁倚层云,仗剑閒登日未曛。
万顷烟霞天外落,九重城阙望中分。
雪晴山色当窗见,风动铃声下界闻。
徙倚阑干时纵目,皇都佳气正氤氲。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登报国寺毗卢阁》描绘了诗人登临高阁的壮丽景象和闲适心情。首句“毗卢高阁倚层云”,展现了阁楼矗立于云层之上的壮观,暗示其地理位置之高。次句“仗剑閒登日未曛”则刻画出诗人手持宝剑,悠然登阁,享受着夕阳余晖的宁静。
“万顷烟霞天外落,九重城阙望中分”两句,通过广阔的烟霞和远方的城阙,描绘出一幅宏大的空间画卷,表现出诗人眼界之开阔和对京城的遥望。接下来,“雪晴山色当窗见,风动铃声下界闻”,通过雪后山色和清脆的铃声,传达出静谧而生动的自然之美,以及阁楼内外的动静对比。
最后两句“徙倚阑干时纵目,皇都佳气正氤氲”,诗人倚靠栏杆,极目远眺,感受到京城弥漫的祥瑞之气,表达了对国家和都城的赞美与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和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
勇退归来,一担乾坤,十年息肩。
柰东山安石,岂容高卧,洛中司马,须再调元。
车拥蒲轮,杖扶灵寿,琴瑟更张为解弦。
人都道,果功成霖雨,泽润无边。
河汾闲气生贤。
算甲子、才同绛县年。
更太公八十,出膺熊虎,武公九十,入戴貂蝉。
梅信春香,槐阶日暧,数到庄椿岁八千。
持杯寿,寿文章宰相,廊庙神仙。
袖中携得新诗,今朝来祝吾师寿。
吾师何似,一生清净,淡然笃守。
丹骨通明,霜髯潇洒,竹坚松瘦。
更不须展放,寿星图画,自是个,希夷叟。
忿欲贪痴那有。
把玄关近来参透。
黄芽白雪,玉炉金鼎,龙蟠虎走。
九转功成,不妨笑傲,人间长久。
待从师杖屦,八千余岁,肯相容否。
梦回花露沾衣,夜来酩酊谁留住。
依稀犹记,春风亭槛,野云窗户。
物外仙姿,一声白雪,翠微深处。
要风流陶写,等闲莫遣,儿童辈,识真趣。
四海知音难遇。
尽疏林暝烟催暮。
一杯未举,两眉长皱,人生何苦。
只恐明朝,玉骢迷却,武陵溪路。
倘刘郎不厌,醒时来访,醉时归去。
正一阳道长,见佳气,拥青骢。
是桐树生孙,桂枝结子,喜庆重重。
东床几多痴福,算平生、乃祖积阴功。
敢望成吾宅相,但休坠汝家风。
今朝何必问穷通。
满引紫金钟。
看掌上擎来,玉明五岳,漆点双瞳。
他年与君归老,向*山、南北水西东。
不怕斜阳醉倒,有人扶两衰翁。
晚*收残雨。
喜晴空、冰轮飞上,月明三五。
前岁钱塘江上看,去岁京华容与。
今岁又、秋风淮浦。
料得常娥应笑我,笑星星、鬓影今如许。
空浪走,竟何补。
此生此夜还知否。
问几人、浪苍抖擞,衣裾尘土。
独倚篷窗谁共饮,万象不分宾主。
恍疑在、玉霄高处。
系碎珊瑚未彻,见洪涛、千丈鱼龙舞。
舟一叶,任掀举。
佳气葱葱,喜事重重,福禄鼎来。
记秋官重任,去年显擢,春闱宠渥,今岁安排。
寿算绵绵,班资衮衮,*逦相随到上台。
人都道,不调和鼎*,岂尽其才。
眉间阴德纹开,应只为、惟刑之恤哉。
看门闾高大,堪容驷马,儿孙昌盛,已种三槐。
唤起琼姬,满斟玉露,官事无多且放怀。
年年醉,对春回柳眼,雪晕梅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