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
《秋夜》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一日一番雨,三更三昧凉。

桐边青弄影,荷底静留香。

俗物刺人眼,世情冰我肠。

关山何处笛,落月照胡床。

(0)
注释
一日:每天。
一番:一次。
雨:雨。
三更:深夜。
三昧:佛教术语,指心神专注、领悟真理的状态。
凉:清凉。
桐边:梧桐树旁。
青:绿色。
弄影:摇曳生姿。
荷底:荷花底下。
静留香:静静地散发出香气。
俗物:世俗的事物。
刺人眼:刺痛眼睛。
世情:人世间的情感。
冰我肠:使我心肠寒冷。
关山:远处的山川。
何处:哪里。
笛:笛子。
落月:下落的月亮。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
翻译
每日下一场雨,深夜里带来三分清凉。
梧桐树下,月光下婆娑的影子在摇曳,荷花池底静谧地散发着香气。
世俗之物刺痛了眼睛,人情冷暖使我的心肠如冰。
不知何处的关山传来笛声,月落西山,照亮了胡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秋夜》,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一日一番雨”写出了秋夜频繁的雨水,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接着,“三更三昧凉”进一步强调了深夜的凉意,暗含禅意,暗示诗人心境的宁静。

“桐边青弄影”通过描绘梧桐树在月光下婆娑摇曳的影子,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同时也寓言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荷底静留香”则以荷花的香气静谧地留在水面,象征着高洁与静谧,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

“俗物刺人眼,世情冰我肠”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孤寂和疏离的情绪。“关山何处笛”借远处的笛声,勾起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而“落月照胡床”则以月光洒在胡床上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人世浮沉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姚江对月有怀仲远徵君

百里芙蓉绕曲阿,锦帆轻飏白鸥波。

月华夜照山河淡,露气秋添草木多。

湖上故人成远别,天边鸿雁几时过。

相思两岸蘋花白,回首西风倚棹歌。

(0)

和年弟闻人枢京城杂诗·其二

霄汉楼台涌,春风燕雀飞。

樱桃臣旧赐,苜蓿马新肥。

清漏传银箭,红云护衮衣。

穷经晚进士,惭授一官归。

(0)

寓居

借屋城南住,清流枕水涯。

一桥分驿路,两岸合渔家。

僮小能供茗,人闲欲种花。

故园春更早,无语怯韶华。

(0)

湘竹龙

杜君得湘管,归弄湘江浔。

湘君抱琼瑟,和作孤鸾吟。

鱼龙起夜听,月小江深深。

鲛室停秋杼,钧天协广音。

行将揽芳杜,迟子苍梧岑。

(0)

宿寒岩

幽寻入藤萝,谷转樵径少。

夕阳度远岑,钟声出林杪。

阴风吹空壑,招提极深窅。

中有茹芝人,冥搜事幽讨。

挥手谢时人,高蹈群峰表。

石床思旧游,春林忽啼鸟。

夜来山雨多,岧峣落清晓。

(0)

长门怨三首·其二

惭问金舆过凤池,绿云斜亸晓妆迟。

试陪荇苑寻双藻,暗卜东皇属阿谁。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